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戰國最慘烈的長平之戰,到底誰該為其背鍋?不只是趙括!

戰國最慘烈的長平之戰,到底誰該為其背鍋?不只是趙括!

眾所周知,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秦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實現了稱霸中原統一中國的夙願。在征討六國的征途中,秦國最難啃的就是鄰國趙國了,因為趙國在趙靈王胡服騎射的變法下迅速成為戰國的軍事強國,其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決定國運的長平之戰,最後以秦國大獲全勝而告終,這使得趙國最後的精銳被完全打沒了。

長平之戰被稱之為戰國最慘烈的戰爭,因為這一戰白起坑殺了20萬趙國精銳。令山東六國聞風喪膽,秦軍的這場大戰,為以後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趙國作為失敗的一方元氣大傷,幾乎這一戰之後,趙國就沒有能夠與秦國一爭高下的資本了,長平之戰的總指揮是趙括,所以後世人用紙上談兵來將失敗的全部過錯推向趙括。

小編認為趙括肯定是有能力的,但這個能力並不足以支撐其指揮趙國的全部精銳部隊。他的父親趙奢曾經在與秦國的對戰中取得過非凡的戰績,而且趙括與他的父親在談論兵法時,都並不處於下風,並且也打了一些小勝仗。趙國那時就只有廉頗能用了,後勤補給方面的侷限性以及軍隊實力方面的對比,最終使主將廉頗下達了堅守避戰的策略。

急於速戰速決的白起,於是放出了廉頗不敢打仗,秦軍不怕廉頗,怕的是趙軍中趙奢的兒子,趙括。趙國國王最後還是將趙括推上了前臺。趙王並不是傻子,能將趙括放在統領全國精銳的位置上,說明他認可趙括的能力,即使這個想法有偏差,但現實也制約著趙王不得不出此下策,趙國的糧食供應在距離上雖然比秦軍要近,可趙國卻沒有秦軍那樣的後勤實力,持續下去,趙國最後也會被拖垮。

趙括在與白起的對戰中表現出了英勇的一面,雖然被圍困兩個多月,可是趙括依然在尋找機會,突破秦軍包圍圈。只是這樣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長平之戰對於秦趙兩國影響深遠,秦國勞師動眾,雖然是遠距離大兵團作戰,但後勤保障卻要比本土作戰的趙國軍隊要好很多。這是秦軍制勝的關鍵,拖到最後已經不是秦軍想速戰速決,而是趙國軍隊想速戰速決了。趙括對於人屠白起來說依然是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孩,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場戰爭的失敗,有趙括和趙王的關係,同時趙國的國力才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