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代漢人僅有五人獲封公爵,但能世襲罔替的,不過一人而已

同治三年七月,湘軍攻陷天京,歷時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結束。捷報傳至京師朝野震驚,慈禧太后下旨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賞戴雙眼花翎。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對於清王朝而言無疑是“再造之功”,就是封個郡王也當得起,而且咸豐在世時就曾許下承諾

“克金陵者封王”

。然而此時的朝廷卻出爾反爾,不僅沒有封王爵,而且連個公爵也沒捨得給。

這個事也不難理解,因為漢人封王那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就是公爵在乾隆朝以後,再也沒有授予漢人。況且,從清代的情況來看,凡是漢人獲封公爵者,能保住爵位且傳給子孫的也僅有一人而已。

那麼,有清一代有多少漢人獲得過公爵呢?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清代異姓獲得公爵的人數總體不多,加起來應該超不過一百個,至於漢人獲此殊榮的就更少了。從清初到乾隆時期,共有五個漢人得封公爵,按時間順序分別為:

一等海澄公黃梧、承恩公白文選、三等公陳福、海澄公鄭克爽、三等威信公嶽鍾琪、一等謀勇公孫士毅。

黃梧

黃梧,福建漳州人,原是鄭成功的部下,鎮守海澄,他於順治十三年率眾歸降清廷。順治念其有功,下旨晉封海澄公,率部仍駐海澄縣。

順治、康熙兩朝,黃梧立下過不少的戰功,而且他還勸降了不少鄭成功的舊部,為清廷統一中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順治十七年,黃梧晉太子太保。

康熙六年皇帝親政,一大批前明將領受到封賞,很多級別比黃梧低很多的漢人都封為侯爵、伯爵等高階爵位,而且不少人都是世襲罔替的。為此,黃梧覺得很委屈,因為順治帝賜予他海澄公時,並沒有說明這個公爵是幾等,更沒有規定可以世襲罔替。

所以黃梧上了一道奏疏,請求朝廷給個說法。康熙帝這才下旨,晉黃梧為一等,準襲12次,也算是世襲罔替了。

黃梧死後,一等公的爵位由他的兒子黃芳度承襲,然而黃芳度一年多後,便在被鄭經所部殺害,家口無一倖免。康熙下旨贈黃芳度郡王銜,其一等海澄公爵由黃梧兄之子黃芳世承襲,此後一直沿襲到清末。

白文選

白文選,陝西吳堡人,早年是張獻忠的部下,張死後跟隨李定國、孫可望抗清,是一位難得的猛將,時稱“跛將軍”。順治一朝,不少清軍將領都吃過他的虧,連豪格、吳三桂都對他贊善有加。順治十八年,白文選率眾歸降清廷。康熙元年,晉承恩公。

清代自康熙中期以後,承恩公這個爵位是專門為皇后的生父所設的。清初時期承恩公比一般的公爵地位略低,而且都不是世襲的。康熙帝在旨意中說得很清楚,白文選之承恩公,準食三等公俸祿,這就說明承恩公應該不如三等公。

事實也是如此,白文選死後,他的兒子降級承襲了侯爵,而他的兒子之後,侯爵也被停襲了。

陳福

陳福,陝西榆林人,前明武舉出身。順治朝時陳福主要在陝西、四川兩地會同清軍鎮壓農民軍殘部,他從基層的把總幹起,一步步升為陝西提督。

康熙時期,陳福參與了平定三藩之亂,引兵對抗王輔臣。然而由於當時軍餉匱乏,軍中將士倒戈,他被參將熊虎等人殺害。康熙帝念其功高,下旨贈三等公,他的兒子承襲三等子,並規定可以承襲九次。後來乾隆皇帝又下令,陳福子孫若三等子襲滿,再賜恩騎尉世襲罔替。

鄭克爽

鄭克爽的名氣就很大了,他是繼其父鄭經之後的延平王,但他這個王也是徒有虛名,實際掌權的是馮錫範。

康熙二十二年,澎湖海戰爆發,水師提督施琅大敗劉國軒等人,不久施琅進入臺灣受降,鄭克爽、馮錫範、劉國軒等人皆降。

投降清廷後,鄭克爽被送往京師,隸屬漢軍正紅旗,受封海澄公。儘管清廷對鄭克爽不算刻薄,但也談不上厚待,他這個公爵有名無實,只有俸祿而無實權。而且終鄭克爽一世,都是戰戰兢兢,在清廷的監視下度日。去世後,海澄公爵位被奪。

嶽鍾琪

嶽鍾琪,四川成都人,名將岳飛二十一世孫。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將。康熙晚年,隨大將軍王胤禵平定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之亂,因功升為四川提督。

雍正二年,嶽鍾琪隨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在青海平叛羅卜藏丹津之亂,戰後,雍正帝論功行賞,封嶽鍾琪為三等威信公,太子太保。

年羹堯被清算後,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手握重兵。然而到了雍正六年以後,嶽鍾琪受到雍正的猜忌,而且由於在與噶爾丹策零交戰時,幾路清軍均遭慘敗。

加上當時的軍機大臣鄂爾泰於嶽鍾琪不合,屢屢在背後算計。雍正十年,嶽鍾琪被雍正皇帝奪三等公爵,削太子太保銜,降為三等侯爵。之後,嶽鍾琪再受打擊。雍正十二年,因罪被判斬監候。

乾隆二年,嶽鍾琪被貶為庶人,准予釋放。直到乾隆十三年朝廷平叛大金川遇挫,才又想起了這位閒居十餘年的老將。此後的數年間,嶽鍾琪又參與了多次征戰,屢立戰功。

乾隆十九年,嶽鍾琪在重慶征剿邪教陳昆得勝回成都的途中時病逝,乾隆帝贊其為“三朝武臣巨擎”,賜諡襄勤。但在爵位方面,沒有任何表示。

孫士毅

孫士毅,浙江仁和人,他是乾隆朝著名的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本來孫士毅是一個文官,不過他曾多次在外擔任督撫,且對兵事頗為精通。

乾隆朝著名的幾次戰役,孫士毅都有參與。比如臺灣林爽文起義,時任兩廣總督的孫士毅就曾協助福康安進並助剿,戰後以軍功被加封太子太保,賜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乾隆五十三年、五十六年,朝廷用兵安南、廓爾喀時,孫士毅再立軍功,旨意繪功臣影象於紫光閣,官晉文淵閣大學士。六十年,因贊襄苗亂有功,晉三等男爵。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爆發,當年六月孫士毅卒于軍中。

孫士毅一生戰功卓著,死後乾隆下旨追贈一等謀勇公。而且孫生前留下遺折,請求加入旗籍,乾隆準其所請入漢軍正白旗。

不過,由於孫士毅與和珅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嘉慶在清算和珅時,孫士毅也受到了牽連,他的一等公爵被奪,子孫出旗,仍歸原籍。

以上五個漢人公爵,真正出自軍功的僅有嶽鍾琪與孫士毅兩人,而且除了黃梧一人之外,其他四人上的公爵都沒有傳給子孫後代。所以說,在清代漢人封公爵難度是相當大的,而且朝廷對漢人防範也最嚴,就算封了公爵,也不見得是好事。

最後需要強調一下,山東曲阜的孔氏家族,世代沿襲衍聖公這一爵位。但衍聖公一爵宋代就有了,清代不過是沿襲舊制而已,故此例不在討論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