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95後“反差萌”女孩就是這麼潮

“95後”漢服女孩的AB面

在武漢園博園漢口裡見到1998年出生的鄧姝婷時,她正穿著宋制的漢服,撐一把油紙傘,婷婷嫋嫋地從初春的薄霧中走出來。

旁邊有遊玩的小孩子,快跑幾步趕上她,回過頭來好奇又羨慕地盯著她看。她笑著跟孩子打招呼,然後坦然又悠哉地走開去。

週末,“95後”女孩又開啟了她的漢服生活。

工作日,她則是一名從事基因檢測、腫瘤篩查的科研人員。

不論是埋首研究基因還是變身漢服玩家,鄧姝婷的AB面都是妥妥的精彩。正如她所說,別吐槽“95後”年輕人,我們就是這麼特立獨行和熱愛生活。

A面

基因檢測,腫瘤篩查

長髮挽起,嚴謹務實

未來的事業方向早早在心裡播下了種子。初中時,鄧姝婷就不愛讀仙俠,也不愛玄幻,反而喜歡讀《本草綱目》,一讀就是幾個小時。

2016年,她考入江西師範大學,果斷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物專業。大學期間,暑假時間全都“貢獻”給了各種植物和病菌。

大一時,她跟隨著師兄去位於內蒙古的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草原生態學、荒漠化,兩個月後回到武漢家裡,被家人調侃“黑了八度”;在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習致病菌篩查,與霍亂為伴,嚇得家人都捏把汗,她反過來安慰家人,“一切都按要求防護好,操麼心呢”……

畢業後,回到家鄉武漢,鄧姝婷進入光谷一家高階醫學專科特檢服務檢驗平臺。平時,進入生物實驗室前,得挽起長髮,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手套。

接著,抽血、提取DNA、PCR(簡單說就是用人工技術不斷複製DNA,讓它一變二,二變四,越變越多。自然狀態下提取的DNA樣本濃度一般都比較低,通常要透過PCR擴增後,才能用於檢測、測序、轉基因等操作),再用測序儀測序……

對於“解碼生命”的說法,鄧姝婷倒覺得沒那麼高大上。基因檢測是基於基因組學、生物資訊學等科學理論,透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人體基因進行檢測與分析,從而診斷疾病、預測患病風險的一種新興技術。

“科技越來越服務大眾,這是趨勢。”她說,透過基因檢測發現風險,繼而進行科學預防和干預,最終降低患病機率,讓“治未病”成為可能。

實際上,基因檢測離我們並不遙遠,不論是我們常見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還是宮頸癌、卵巢癌等一系列癌症篩查,甚至這兩年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核酸檢測,都屬於基因檢測技術。

上班時不能帶手機,這反而戒掉了她對手機的依賴度。“可不願意這麼頹著,刷手機太浪費時間。”

B面

在家、逛街都穿漢服

大大方 方傳播傳統文化

下班後,鄧姝婷就變成了——“書墨”,這是她給自己起的號。

從高中開始,她就喜歡上了漢服,上大學後,進了中正漢服社,徹底為漢服著迷。

說起自己喜歡的漢服,鄧姝婷滔滔不絕:“漢代沉穩秀麗,唐代大氣豔麗,魏晉瀟灑飄逸,宋清新雅緻,明端莊優雅……”

而這些穿越數千年的華夏衣冠,來源於哪裡,出自誰之身,這千年的“謎團”是鄧姝婷最願意一探到底的。“漢服形制各有不同,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漢代女性曲裾(代表性出土文物漢馬王堆)唐代坦領和齊胸襦裙。”

她專程到湖南省博物館,去一睹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印花輔彩黃紗錦袍。“印花和彩繪相結合製成的一傅,是漢代貴族女子一種十分華美的時裝,過去只存在於古代文獻裡,如今,源自於原型,交領、右衽、直裾式……加上藤本植物的幻化,呈現更多的美豔華服,讓我們可以輕鬆‘穿越’時光,一睹兩千年前的風情。”

在外遊玩時,鄧姝婷愛穿宋制,修長適體,窄袖衫褥,下身長裙,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平添飄逸之美。

閒暇時,她參加了武漢、西安、杭州等地的漢服、華服節,和穿著“褒衣博帶”、踏著一雙木屐(類似於現在白領穿的登山鞋)”的“魏晉名士”並肩遊玩,心便留在了山水田園之中。

在家凝神做手工頭飾時,鄧姝婷一下又“穿越”回了女皇武則天統治的武周時期,身穿唐制漢服,淺紅的衫子,纏繞一週在胸前交疊的肉紅的紗帔,彷彿一件披肩衣,“粉胸半掩疑晴雪”。

2020年3月,她拉著家人一起穿漢服。她穿著宋制漢服,媽媽和奶奶穿上了明制漢服,爸爸和弟弟穿著現代裝,一家人跨越千百年,拍下一張全家福。

在她看來,華服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

衣冠服飾,直接成為“華夏”定義的組成部分。

作為衣冠古國,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服飾,一向密不可分。

深藏身體的深衣,充滿了禮法的內涵;輕薄通透的羅衫,傳達了含蓄的美感,變化萬端的裙裝,承載著自由的追求……

中國衣冠,展現的是服章之美,更是禮與時尚並存,含蓄與奔放交織的中國精神。

“孩子從小基本沒有讓人操過心。學習、生活都很自律。”鄧姝婷的媽媽說,女兒從小主意就很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大人們也都尊重她、支援她。

“95後”態度

嚴謹的事業和飄逸的生活

皆是心之所向“做自己”

“三年前,我穿著漢服走在街頭,還有人以為是韓服呢!”鄧姝婷回憶起來,現在,走在街上,人們都對漢服有了一定的認知,看待的眼光也變得欣賞和包容。

“得益於很多線上平臺的力推,讓年輕人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比如抖音、小紅書、拼多多……”漢服慢慢出圈,漢服文化也逐漸從小眾迴歸到了大眾,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以前漢服價格普遍偏高。”鄧姝婷記得,三四年前,單件漢服四五百元起步,一套下來動輒上千元,“現在平價了很多,像拼多多上的漢服旗艦店,100多元也能買到一套質量不錯的。”

鄧姝婷說,這幾年線上平臺的漢服多了起來,自己在網購漢服時也會用上搞科研的嚴謹作風:“我會細細對比店家資質,然後款式、設計、做工,實踐出真知,買了好幾次,發現拼多多上買的的確是價效比最高的。”

鄧姝婷說,自己最近剛看上了池夏旗艦店裡的一件宋制對襟裙,168元就能搞定,準備入手,作為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鄧姝婷說,近一年來她陸續在拼多多的花神記、池夏漢服旗艦店買了十幾套漢服,最喜歡其中一套唐制重工刺繡對襟大袖衫訶子裙,入手不到300元,粉粉嫩嫩的顏色,精緻的青梅繡花,散落的金釵,超合心意。

她還不時邀約“漢服圈”裡的好友一起下單,大家時常分享好物。“現在,線上平臺推動了漢服生產端、設計端去思索如何將原創做得更好,價格打得更親民,我的閨蜜圈、漢服圈都擴容了。”

對於外界評價的“95後”的各種標籤,鄧姝婷看得很開——每個年齡層不都被定義過嗎?最後,還得自己定義自己的生活。

“我既愛讀《基因的分子生物學》,也愛看《紅樓夢》,既愛神秘的基因解碼,也會在拼多多上買漢服……年輕一代對待生活的方式很多元,工作的時候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業餘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規劃好時間,別讓自己太頹。”

有趣的是,不管是鄧姝婷熱愛的事業,還是痴迷的漢服,都有很多大佬級的人物存在,而她不崇拜,只懷揣著尊重和欣賞。

她說,還真沒有啥明星、偶像讓她崇拜。可能這正是“95後”新生代的獨特之處:不盲從、不崇拜,相信自己。

文字:孫珺 影片:劉雍濤圖片:孫大衛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