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是名門公子,亦是一代醫聖,死後留下偉大遺產,挽救了中華民族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哦,我會每天更新三篇娛樂的文章,感謝支援!!話說點讚的寶寶會瘦十斤哦~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跟著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東漢和平元年,即150年3月4日,張仲景當出生在了東漢王朝的一個官僚世家,雖說比起名門顯貴有些差距,生活卻還算優越,家裡的藏書尤其多,家風傳承很好。在家讀書時,家裡的浩繁藏書裡,有一類圖書,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醫書。哪怕讀經史子集時,裡面的醫學故事,也常令他拍案叫絕。這個旁人看來陌生的領域,於他卻有著無比的吸引力!

那個年代,正是東漢瘟疫肆虐的年代,從東漢中期起,鼠疫就像惡魔一樣,常年在中華大地上徘徊,甚至就連錦衣玉食的東漢皇宮,皇子皇孫們染瘟疫而死,都是常見的事情,也在看過了身邊太多事情後,小小年紀的張仲景,心中對醫學的熱情,終於烈火一般燃燒起來。張仲景越發認定,自己一定要走上這條路。十歲的時候,就拜了當地名醫張伯祖為師,開始了學醫之路。

這位張伯祖先生,當時就是南陽頭號醫生,更是治療傷寒瘟疫的高手,年紀輕輕的張仲景在他門下學文化,更要一次次給他打下手,就這樣二十年時間,多次親身實踐。見識過十多種不同的傷寒病例,而且接觸到病人的患者家屬,也都無一例外感染。每一次的搶救,幾乎就是與死神擦肩。但幸運的是,張仲景熬了過來。

三十歲時,張仲景已經是洛陽十分知名的醫生。在東漢那個年代裡,官場的一個硬規矩,就是“既官勿醫”,可是,張仲景為官的年月,卻是個特殊的時期:建安時代。在建安年間,早就肆虐多年的瘟疫,已經到了空前恐怖席捲的階段,張仲景在任的長沙,更是出名的重災區。面對空蕩蕩的城鎮,張仲景終於下了決心:規矩!不要了!他正式在府衙打開了門,規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端端正正的在大堂裡,為當地百姓診治。

到了五十五歲那年,張仲景終於認定,指望自己來救瘟疫,是救不過來的,指望朝廷,更是不靠譜的,唯一的辦法,只有不做官了,帶著全家去嶺南隱居,為了一件比坐堂瞧病還要重大的事:寫書!

為了這個理想,他在嶺南忍著寒苦生活,過著離鄉背井的日子,躲避著戰亂肆虐,一筆一筆,寫下這個理想。這本書,就是《傷寒雜病論》。在西晉年間,西晉人王叔和將這部書整理後,終於流傳天下,之後歷經漢唐宋各代,書中有關治療瘟疫的寶貴經驗,得以代代流傳。

因為這本書,炎黃子孫才多了一把抗擊瘟疫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