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諸葛亮兢兢業業扶持蜀漢,他的兒子卻因為得罪陳壽而被詆譭

諸葛亮是蜀漢的主心骨,他是既幹蕭何的活,又幹張良的活,還幹韓信的活,把整個蜀漢的安危一肩挑,最後終於承受不住,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病逝於五丈原。《三國志》雖然評價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但是在政治能力上不吝讚美之詞,說他是“管、蕭之亞匹”。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不被別人理解,最後也算是身體力行,實現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抱負。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很有氣節。鄧艾成功偷渡陰平的時候,他領兵守在綿竹關。鄧艾給諸葛瞻寫信,說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琅琊王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諸葛瞻怒斬來使,出關野戰,但是沒有幹過鄧艾,死於亂軍之中。

諸葛瞻為什麼放棄險關要隘,非要出來和鄧艾正面搏殺呢?其實有很多種推測。有一種是單純被鄧艾的勸降書激出來的;有一種是想要以大勝立功,樹立在蜀漢的威望;還有一種是迫不得已。因為姜維正在劍閣抵抗鍾會的大軍,諸葛瞻沒有作為的話,就會讓鄧艾迴頭去抄姜維的後路。不管怎麼說,諸葛瞻雖然失敗,卻保全了自己的名節。

然而《三國志》對諸葛瞻的評價並不高。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同時也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被特殊的眼光看待。每當蜀漢中有好的政策,即使不是諸葛瞻提議的,別人也會把功勞安在他的頭上。所以諸葛瞻在蜀漢可謂美名揚溢,陳壽不這麼看,說他是名過其實而已。

不過在《晉書》中認為,這種說法是陳壽的報復心在作祟。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因為戰事不利被諸葛亮割掉頭髮;陳壽本身是蜀漢的官員,但是諸葛瞻對他很是輕慢。所以陳壽在修史的時候故意說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還給諸葛瞻好一頓貶低。

《三國志注》援引的《異同記》也持有這個說法(可能《晉書》就是採用此說)。諸葛瞻曾經上表,建議劉禪讓閻宇代替姜維的職位。陳壽曾經是諸葛瞻的手下,受到過折辱,所以把諸葛瞻歸到黃皓一類,說他不能糾正黃皓的錯誤(在《三國志·姜維傳》中記載,閻宇是黃皓的黨羽,黃皓曾想廢掉姜維扶植閻宇)。小編以為,陳壽在諸葛瞻的本傳中這樣打臉,很有可能是因為與他有隙;而在諸葛亮的本傳中說他軍事能力不行,或許只是單純的因為陳壽本身就不懂軍事的緣故吧。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