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同樣是降將,為何于禁的評價比較差,姜維卻沒有這麼差的評價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曾是呂布的手下,張郃曾是袁紹的手下,兩人最終歸降了曹操,並得以建功立業。至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傅士仁、麋芳等人則投降孫權,以降將身份來到了東吳。當然,同樣是降將,大家最後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

比如傅士仁、麋芳等降將,則在歷史上留下了比較負面的評價,比如虞翻曾表示: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與此相對應的是,張郃、張遼作為三國時期的降將,則獲得了比較正面的評價。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于禁和姜維,也是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降將。但是,在人們的評價上,于禁所獲得的評價則比較差,而就姜維來說,則獲得了比較積極的評價。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降將,為何于禁的評價比較差,姜維卻沒有這麼差的評價?

首先,就於禁這位降將,東吳文臣虞翻曾表示:禁敗數萬眾,身為降虜,又不能死。還之雖無所損,猶為放盜,不如斬以令三軍,示為人臣有二心者。《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則表示: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也即于禁雖然之前的表現不錯,甚至可以說是曹魏五子良將,但是其最終還是晚節不保。而就曹操來說,得知于禁兵敗後,哀嘆良久,說:“于禁與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因此,非常明顯的是,于禁這位降將的評價是比較差的。而就姜維來說,則沒有這麼差的評價。

比如蜀漢丞相諸葛亮則稱讚姜維: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西晉史學家郭頒則表示: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曹魏皇帝曹奐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蜀所恃賴,唯維而已。也即在蜀漢後期,姜維成為蜀國的中流砥柱。在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去世後,蜀漢能夠依賴的最大名將,自然只有姜維了。而這,無疑是對姜維這位名將的高度肯定了。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姜維和于禁這兩位降將,都出自魏國,結果最後的風評卻相差較大。在筆者看來,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在三國時期,降將不是一個容易被批評的地方。前面已經說過了,在群雄逐鹿的漢末三國時期,各個諸侯的消亡,促使很多武將都有歸降其他主公的經歷。但是,如果在歸降之後,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的話,往往能夠抵消投降帶來的負面評價,甚至進一步獲得比較正面的評價。就於禁來說,在襄樊之戰中歸降了關羽,也可以說被納入到劉備勢力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水淹七軍,俘獲于禁之後,關羽就遭到了東吳的偷襲。

彼時,孫權派遣呂蒙偷襲荊州,這讓關羽失去了後方。在曹魏和東吳的前後包夾之下,關羽進退失據,最終兵敗被殺。在關羽敗亡之後,于禁作為降將,一度來到了東吳。因此,于禁在歸降關羽之後,根本就沒有機會繼續建功立業。而在來到東吳後,于禁同樣沒能獲得施展才華的舞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遣于禁回魏國。于禁回魏後,卻遭受其他人的嘲笑。當時于禁的鬍鬚和頭髮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對於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但是,對於魏文帝曹丕來說,卻沒有打算原諒曹丕。

公元221年,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諡為厲侯。在古代歷史上,“厲”是一個非常負面的諡號,比如西周時期的周厲王,就是一位飽受批評的君主。所以,就於禁這位降將,不僅在關羽、孫權麾下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回到曹魏之後,也沒有獲得魏文帝曹丕的原諒,乃至於遭受魏國上下的嘲笑。凡此種種,促使于禁的風評不是比較好。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姜維這位降將,原本在魏國是默默無聞的,但是,在歸降蜀漢後,姜維獲得了諸葛亮、劉禪等人的器重和重用。

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將軍,執掌蜀國兵權,繼續北伐中原的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在漢末三國時期的降將中,姜維應該是唯一能夠官至大將軍一職的。眾所周知,在漢末三國時期,大將軍執掌天下兵權,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所以,同樣是降將,姜維作為降將後的成就,是于禁難以相提並論的。另一方面,于禁在水淹七軍的時候歸降關羽,但是,當時跟隨於禁的龐德卻寧死不降,強烈的對比,讓曹操都唏噓不已。

最後,在水淹七軍後,關羽勸降龐德:“足下的哥哥在漢中,本帥也想請足下去做將軍,為什麼不快快投降呢?”但是,關羽的勸降,遭到了龐德的嚴詞拒絕,甚至龐德還對關羽痛罵起來。結果龐德為關羽所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所以,龐德寧死不降的行為,自然讓于禁相形見絀,從而遭到了人們的批評。而就姜維來說,則沒有這樣的對比。更為關鍵的是,姜維歸降蜀漢後,可謂一直忠心耿耿。公元263年,在魏滅蜀之戰中,鄧艾卻在由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姜維投降。

對此,姜維麾下將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髮洩心頭的憤怒,但無可奈何,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但是,姜維投降鍾會後,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鍾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起兵造反,但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及蜀將張翼等都被殺害。因此,姜維為了能夠恢復蜀漢,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換而言之,姜維完全可以安心歸降魏國,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因為蜀漢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姜維情願冒死一搏,這無疑是令後人欽佩不已的地方。所以,姜維的這一忠義,自然促使其留下了不是太差的評價,而於禁的風評則相對較差了。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