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面對劉邦的不信任,韓王信叛逃匈奴,在被勸歸漢時依然表現出擔心

韓王信是被劉邦封為韓王的,原戰國七雄韓國韓襄王的庶孫韓信,為了區別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就稱他為“韓王信”。韓王信落得投靠匈奴,兵敗被殺的下場,說白了就是劉邦取得天下後,與異姓諸侯王矛盾衝突的必然結果。

韓王信投奔匈奴的原因

韓王信是劉邦的忠實支持者,在楚漢戰爭中,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得封韓王。劉邦稱帝后的第二年,韓王信的封地,從潁川遷往北部邊境,以抵抗匈奴。韓王信表示,如果他的侯國建都晉陽,離邊境太遠,不利於作戰,請求將都城設在邊境馬邑。

馬邑就在漢匈邊境,是匈奴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後來漢匈第一戰就發生在馬邑。韓王信自願挺身前線,真是好同志,劉邦沒理由拒絕。

韓王信

就在當年,匈奴人不出意料地出現在馬邑,將韓王信圍困在城中。面對匈奴人的馬刀,韓王信顯然沒了當初的膽氣,他一面向劉邦求援,一面多次派出使臣,向匈奴人求和。

顯然,韓王信的這個舉動,很沒政治頭腦,面對外地入侵,你不經請示,私下與外敵媾和,跟賣國有什麼區別?何況你的身份是諸侯王!

果然,劉邦很生氣,多次下詔斥責韓王信。韓王信接到左一次右一次的斥責,害怕了,這架勢皇帝把自己宰了也不意外吶。外面是匈奴人圍城,內部可能面臨劉邦的誅殺,韓王信是兩頭為難。

怎麼辦?對韓王信來說,即便打敗匈奴,自己頂多是將功折罪,弄不好還會受到處罰,如果匈奴人那麼容易打敗,還用得著那麼慌張嗎?如果投降匈奴呢?劉邦的處罰失效了,自己還是匈奴人的大功臣!從利害關係角度,這個選擇題很好做。於是他向匈奴人獻出了馬邑,不斷幫匈奴人襲擾漢地。

劉邦

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韓王信之所以投降匈奴,最直接的原因,一是私自與匈奴人的媾和,讓自己失去了劉邦的信任;二是劉邦過度的斥責,讓韓王信害怕被殺;三是客觀上匈奴人的軍事威脅近在眼前。

有重新歸漢的機會,韓王信為何放棄

韓王信的反叛,引來一連串的反應。首先是他與匈奴人一起,不斷危害邊境,惹怒了劉邦,劉邦御駕親征,在邊境線接連重創韓王信與匈奴人。接著劉邦被匈奴人圍困白登山,差點成了俘虜。

白登之圍後,韓王信大受鼓舞,在邊境更加活躍,不斷襲擊漢軍,還策反了陳豨。劉邦恨得牙根發癢,派出十八功侯之一的柴武為大將軍,率軍至參合(大同附近)抗擊韓王信。

柴武特地給韓王信去了一封信,勸他說:“陛下寬仁,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大王所知。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韓王信給柴武回了一封信,說:“陛下擢僕起閭巷,南面稱孤,此僕之幸也。滎陽之事,僕不能死,囚於項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馬邑,僕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為寇將兵,與將軍爭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今僕有三罪於陛下,而欲求活於世,此伍子胥所以僨於吳也。今僕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貸蠻夷,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

柴武

就這樣,韓王信決絕地一條路走到黑。結果,柴武攻破參合城,斬殺了韓王信!

韓王信面對柴武送上門的機會,為何不好好把握呢?他自己說了三條理由,對不對呢?對,但不全面。我覺得韓王信之所以回信,至少暴露了他的兩個心思:一是想回頭;二是基於害怕,想得到劉邦的承諾。

假如他鐵了心不想回頭,就沒必要給柴武回信,更沒必要說那麼多廢話,而且說的是很客氣的“官話”。他這些話其實隱含了一句潛臺詞:除了皇帝的親口承諾,我哪有回頭路!

柴武不知道是不是沒看懂,還是看懂了覺得韓王信要價太高,反正雙方通訊的內容,除了多留下一些史料,供後人分析,對韓王信的結局沒有絲毫影響。柴武甚至都沒有將韓王信解押進京,直接就砍了!

劉邦

如果說,韓王信當初與匈奴媾和是走向反叛的直接原因,那麼,這三條理由很明顯地暗含了他與劉邦之間的某種微妙關係,那又是什麼呢?

韓王信的結局,是劉邦與異姓諸侯王關係的縮影

這就是天下統一後,劉邦對異姓諸侯王的剪除政策所導致的政治危機!

以韓王信為例,當初他的封地在潁川,潁川這地方多重要,地處中國的心腹。當年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打得最慘烈的戰爭,就在潁川。劉邦剛剛天下統一,立刻將韓王信的封地移到邊境,擺明了就是對他不信任,是赤裸裸的打壓!

那一刻,韓王信立刻意識到,君臣關係隨著形勢變化,已經發生了鉅變,他已經成了劉邦的防範物件,甚至對手。

韓王信不在內地晉陽定都,反而將都城設在前沿陣地馬邑,其實就是個很玩味的舉動。你可以將它看作韓王信的忠誠,但又何嘗不是自保的舉措?因為靠著邊境,萬一劉邦對自己不利,抬腳就到匈奴,天高皇帝遠,逃生方便!

這恐怕就是韓王信敢跟匈奴人媾和的理由,他早就有這個計劃!這也是劉邦斥責他三心二意的原因,劉邦不傻,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韓信

隨著漢初一系列的反叛被鎮壓,韓王信料到,劉邦的江山已經坐穩,他不可能有任何機會了,有迴歸之心,但回國無門,給柴武的信就是這種心跡的表露。那時候,韓信等人還沒死,否則的話,估計韓王信連給柴武回信的心思都不會有!

好在韓王信的後人明智,他的兒子韓頹當和孫子韓嬰,在漢文帝時期迴歸了大漢,並在此後顯貴一時。漢武帝時期的佞幸韓嫣,就是韓王信的曾孫,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榜,有個龍額侯韓增,就是韓頹當的玄孫。

綜上所述,韓王信之所以寧可選擇叛投匈奴,也不願意降漢,其實是由於劉邦剷除異姓諸侯王的政策,導致韓王信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早晚會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