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生命至上,慎終追遠——走進殯葬業者

新華社西寧4月6日電(記者李琳海)李明俊(化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要求用化名,因為他的兒子不知道父親從事的職業。

“孩子平時問我,我只會輕描淡寫地說我在一家工廠打工。我不想孩子這麼小就接觸生與死的話題,也不希望因為我的職業讓孩子的同學們疏遠他。”李明俊說。

41歲的李明俊是青海省西寧市殯儀館火化部部長,接觸殯葬行業近20年,他形容這是一份“不會笑的職業”。不握手、不微笑、不說“再見”,李明俊和同事們早已習慣了這份“職業規則”。

高中畢業後,李明俊覺得殯葬行業是一個較為冷門的職業,容易找工作,便到一家民政學院學習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而真正從事這份職業之後,他愈發從中感受到生命的溫度與意義。

殯葬職業讓李明俊目睹了太多生死離別的場景,久而久之更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同理心。為逝者穿衣、化妝,對特殊遺體進行整容修復,家人舉行完遺體告別儀式後進行火化……這些都是李明俊最日常的工作。

“我們為逝者化完妝,穿好衣服,人就特別安詳,像睡著了一樣。有時我們還需要為一些因意外去世的人進行縫合,也讓他們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給逝者以尊嚴,給親屬以撫慰,這就是這個職業的價值。”李明俊說。

西寧市殯儀館館長劉選鴻說,從一具遺體到一捧骨灰,他們的工作是神聖的。如今他們還會利用殯葬開放日等活動,讓市民瞭解殯葬從業者的工作流程,也讓人們放下職業偏見,用健康的視角看待生死。

41歲的張小靜(化名)是西寧市殯儀館禮儀部部長,入職8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對接逝者家屬,按照家屬需求做遺體告別儀式的流程安排等。

“按照當地人的習俗,很多火化都是凌晨進行的,我們的工作多在半夜,剛開始接觸這個工作時也會特別害怕。”張小靜說。

多年前的一個場景讓她記憶猶新:一位母親在參加完兒子的遺體告別儀式後,深深地給所有殯儀館的工作人員鞠了一躬。而後這位母親慢慢走出殯儀館,突然仰天大喊:“老天爺,你為什麼這麼殘忍,帶走了我的兒子?”

“作為一個母親,我特別能理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這份工作更讓我感受了生命的無常。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生活,善待自己,孝順父母。生命終將隕落,只有認識了‘死’,才能更好地‘生’。”張小靜說。(海報製作:卡婭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