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戰的失利並沒有導致趙國被滅,這個原因才是趙國滅亡的根源

公元前229年秦國派大將王翦領兵攻打趙國,孱弱的趙國無力抵抗秦國的虎狼之師,公元前228年秦軍攻佔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遷獻出地圖後投降秦軍,於是趙國滅亡。對於趙國滅亡的原因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長平之戰的慘敗,也有人說是後期名將廉頗不得重用和李牧被害趙王遷毀長城。但是小編想說是這些都不是趙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而這個原因才是趙國滅亡的根源。

首先長平之戰的失利並沒有導致趙國被滅,不可否認長平之戰的失敗,使趙國失去了四十萬軍隊,這對趙國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但是我們從白起的與昭襄王的對話中也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秦軍也同樣傷亡過半。而趙孝成王長平之戰後拒絕割地求和,而選擇交好其他五國組成反秦同盟,也表明了趙國雖然受到重創,但是仍有信心擊退秦軍。事實證明在隨後的邯鄲之戰中,攻城的秦軍部隊損失慘重,卻仍然無法拿下邯鄲,而在遭到趙,魏,楚三國聯軍攻擊後秦軍自知不敵無奈撤軍。

經過我們分析,長平之戰的失利並不足以導致趙國被滅,但是《史記》中所描寫的三個細節卻是非常值得回味的。

第一趙孝成王中反間計,臨陣易將。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的第三年,趙軍主帥廉頗透過嚴密的防守,使秦軍不能前進一步。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秦軍率先出招了,秦國丞相范雎花重金散佈趙國統帥廉頗打算投敵的假訊息,並且散佈謠言,聲稱秦軍根本不怕廉頗,秦軍怕的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當趙孝成王聽到謠言的時候竟然信以為真,對廉頗十分不滿,於是改派趙括為統帥接替廉頗,趙括一改廉頗防守的策略,率領四十萬趙軍傾巢而出主動出擊,結果中了白起的誘敵深入之計。趙括戰死,趙國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在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中,以趙國慘敗而告終。

第二,趙悼襄王重用寵臣郭開,輕信使者讒言,沒能重用廉頗。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即位,面對秦國持續不斷的軍事壓力,悼襄王打算啟用老將廉頗,而身在魏國的廉頗也願意為國效力,於是趙悼襄王派使者前去慰問廉頗觀察其是否能繼續領兵抗秦,而廉頗的仇人郭開用金錢賄賂使者,讓其在趙悼襄王面前說廉頗的壞話,使者收了郭開的好處,自然歪曲了事實,他向趙悼襄王彙報的時候說:“廉頗老將軍雖然老了,但是飯量很好,只是腸胃不太好,一會的功夫去了三次茅房”。趙悼襄王輕信了使者的話,由此認為廉頗老邁不堪重用。從此趙國又損失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

第三,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了李牧的兵權,自毀長城。

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之子趙王遷即位,公元前229年秦國大軍壓境,趙王遷聽信郭開讒言,殺害趙軍統帥李牧,罷免了司馬尚,李牧是戰國末期趙國最傑出的將領,他屢次重創秦軍,挽救趙國與危難之中,但是他無辜被害,使得趙國自毀長城,令人扼腕嘆息。趙國無法抵禦秦國的攻擊,趙王遷成了亡國之君。

《史記》中的三個細節描寫,讓我們不禁感慨,趙國滅亡的根源就是三代趙王一個比一個昏庸,統治者如此地不作為,趙國豈有不亡國的道理。趙國的趙武靈王推崇胡服騎射後,國力大增,拓地千里,成了能與秦國爭雄的戰國第二強國。趙武靈王的兒子趙孝成王雖然能力不及其父親,但是也稱的上是一個明君,趙國在他的帶領下國力也是蒸蒸日上。當王位傳給趙孝成王后,趙國就開始衰落了,他沒有其祖父的雄才大略,也沒有他父親的識人之明,趙孝成王在長平之戰中,無論軍事,外交上都連續犯錯,致使趙國在長平之戰慘敗,從此一蹶不振。

他的繼任者趙悼襄王無才無德,重用寵臣郭開,而棄能臣廉頗不用,導致國力日漸衰弱。亡國之君趙王遷更是聲色犬馬只知道尋歡作樂,將國家大事全部交予寵臣郭開處理,聽信讒言奪了李牧的兵權,自毀長城。最終導致趙國滅亡。

與趙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國,在秦始皇之前的六世君主,無一昏君,國力日盛否則秦始皇不會輕易的統一天下。三代趙王一個比一個昏庸,這個原因才是趙國滅亡的根源,統治者如此地不作為,趙國豈有不亡國的道理。各位睿智的讀者您認為我說的對嗎,歡迎留言評論,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