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司馬遷死因探究,因為《史記》被漢武帝殺害?還是死於巫蠱之禍?

司馬遷給一千多人立傳,可是卻沒有人能把他的生平交代得清楚,甚至連他的生卒年月都成了永久之謎,不得不說這是歷史的一大遺憾。

對司馬遷的死,後人大致有四種推測:一是因為《史記》觸怒漢武帝而被殺;二是因為《報任安書》觸怒漢武帝而被殺;三是因為捲入無辜事件而被殺;四是正常病故。

司馬遷之死的第一種可能:因《史記》被殺

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武帝看了《史記》後氣得差點毀了該書,甚至動了殺心。看起來這比較符合邏輯,因此漢武帝一怒之下殺了司馬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不過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史記》的內容終於徵和元年(前92年),漢武帝去世於後元二年(前87年),從時間上看,漢武帝去世前,《史記》確實已經完成創作,存在看到這部作品的可能。但我認為,司馬遷應該隱匿了訊息,漢武帝從來就沒看到過《史記》。

《史記》中有大量對漢家統治者不利的記述,因此它長期被認為是“謗書”,禁止流傳。司馬遷心知肚明,他擔心畢生的心血會因為皇帝的一時之怒而付之一炬,所以他

抄了

一部

,藏於深山。

同時,《史記》是個人作品,不是官方

作,其創作過程並不受官方控制。這兩個因素決定了司馬遷沒必要,也不大可能冒險將作品交給漢武帝。

就算漢武帝看到了《史記》,按正常邏輯,他即使不毀了《史記》,也絕對不會讓它在民間流傳。拋開立場問題,《史記》記述的很多內容,在當時屬於機密,是絕對不能流傳的。

事實上,從司馬遷的外孫楊惲獻出《史記》後,漢帝國就一直珍藏原本秘不示人,甚至到東漢時期,連諸侯王想看到全本《史記》也絕無可能。

因此我認為,只要漢武帝看到《史記》,一定會將它收藏於宮中,他

這麼做就表明他根本就沒看過《史記》,也就不存在因此殺害司馬遷的可能。

司馬遷之死的第二種可能:因《報任安書》被殺

據說有人把這個猜想寫成一本書,大致是說:任安在巫蠱之禍後被捕入獄,為了洩憤,他在獄中大聲背誦司馬遷寫給他的《報任安書》,由此驚動了漢武帝。

一封書信為何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呢?原來這封信記述了司馬遷受宮刑後的心路歷程。

天漢二年(前99年),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解而惹怒漢武帝,結果被判死刑。為了能完成《史記》,司馬遷忍辱偷生,選擇了宮刑。那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就出自這封信。

當然,作為與好友之間的私信,司馬遷也表達了對漢武帝的憤怒和譴責之情。因此這封信一旦落到漢武帝手上,司馬遷被處死也就不足為奇。

可問題是,任安難道不知道他這麼做會害了

好友

司馬遷嗎?這麼洩憤有意義嗎?任安和司馬遷在朝中的官位都不算低,假如此事存在,一定會在正史中留下記錄,因此這個猜想站不住腳。

司馬遷之死的第三種可能:因捲入巫蠱之禍被殺

這個推測非主流,但看起來似乎更可靠,它源於漢武帝與丞相田千秋的一段對話。

徵和三年(前90年),新上任的丞相田千秋率二千石以上官員,給漢武帝上書祝壽,勸漢武帝

“施恩惠,緩刑罰,玩聽音樂,養志和神,為天下自虞樂。”

不料漢武帝卻如此回覆:

“巫蠱始發,詔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聞九卿、廷尉有所

也。

曩者

,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以及敬聲之疇、李禹之屬謀人匈奴,有司無所發,

令丞相親掘蘭臺蠱驗,所明知也

。至今餘巫頗脫不止,陰賊侵身,遠近為蠱,朕愧之甚,何壽之有?”

請注意其中畫橫線的那句話,意思是“你丞相大人親自在蘭臺挖出了巫蠱,這說明巫蠱之事確實存在,不是假的。”

蘭臺是哪裡呢?就是御史臺,太史令辦公的地點。司馬遷不正是太史令嗎?在司馬遷的辦公室挖出對皇帝行巫蠱詛咒的木偶,會不會他因此被殺呢?

聯想到當時朝廷上下“以詛咒漢武帝為樂”的風潮,以及司馬遷的遭遇,他也趕個潮流,詛咒一下漢武帝倒也不奇怪。不過這個說法有兩大漏洞:

其一,蘭臺不是司馬遷的私人辦公室,除了太史機構,還有御史等監察機構,蘭臺挖出巫蠱,不代表是司馬遷所為。從漢武帝的表述可見,這件事大機率沒有追查出真兇,否則就會點名道姓。漢武帝也不可能因為蘭臺有巫蠱,就把在這裡上班的人都殺了。

其二,巫蠱之禍爆發時,司馬遷已經不是太史令了,不在蘭臺上班了。原來,司馬遷受宮刑後,就被漢武帝調任為中書令,給皇帝當秘書去了。蘭臺歸御史大夫管,中書令歸郎中令管,兩個完全獨立的機構。認為司馬遷死於蘭臺巫蠱事件的人,顯然沒注意到這個小細節。

司馬遷之死的第四種可能:正常病故

我個人認為,但凡司馬遷非正常死亡一定會留下記載,因為他的女婿、外孫都是朝廷有地位的人,不可能漏掉這麼重要的事件。

假如《史記》一問世就有今天的地位,相信司馬遷的一舉一動都會有人記錄。可惜那時候的《史記》是部爭議作品,它能流傳於世,要歸功於楊惲的努力。

司馬遷有個女兒,嫁給了楊敞。楊敞受到霍光賞識,官至御史大夫、丞相,是昭宣時期的重臣。當初霍光準備廢掉劉賀時,派人來通知楊敞,楊敞嚇得六神無主,他的夫人司馬氏很有見地,她說:“大將軍決意已定,你應該積極配合,否則就是大難臨頭!”

楊敞恍然大悟,立刻入宮,旗幟鮮明地支援霍光。

楊惲因為父親的緣故,早早地入朝為官,又因仗義疏財的性情,結交了一大批士族子弟。楊惲小的時候,母親就經常教他讀《史記》,成年後,他成了《史記》的狂迷。

這些細節表明,楊惲一定會從父母的口中,得知外公的所有細節,假如司馬遷被殺害,他不可能不留下記錄。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韓城市司馬遷祠內《翟邑侯重修太史廟記》碑文記載,司馬遷一直活到漢宣帝五鳳元年(前55年)。

這個記載完全靠不住,按這個記載,司馬遷只比外孫楊惲早去世一年,那麼一輩子鑽研《史記》的楊惲,為何不見他授業於司馬遷的記載呢?況且那時候《史記》已經引起包括漢宣帝在內的上層階級的轟動,為何不見司馬遷的任何蹤跡?

綜合以上資訊,我個人認為:

其一,司馬遷屬於正常死亡,否則後世一定會記載他被殺的原因。

其二,司馬遷死亡的時間應該就在徵和二年(前91年),否則像“巫蠱之禍”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他斷然不會忽略,即便《史記》已經截稿,他也完全可以用增補的方式留下記錄。

我對司馬遷的悄然離開倍感遺憾,一位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在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財富後,卻孤零零地離世,想來確實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