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蜀漢人才稀缺,為何諸葛亮卻主動幫劉禪和劉禪背黑鍋?真相是什麼?

蜀漢人才稀缺,到了後期更是幾乎無將無相,數十年間大將軍大司馬一職均由文官費禕蔣琬擔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姜維,在延熙十九年才當上大將軍,而整個蜀漢政權,只有諸葛亮一個人當過丞相。就是人才稀缺的蜀漢,冤案卻層出不窮:除了魏延被殺與諸葛亮無關之外,另外三起冤案似乎都跟諸葛亮有關,至於是不是諸葛亮主導製造的,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並分析一下諸葛亮參與制造這三起冤案是情非得已還是深謀遠慮。

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諸葛亮是主動替劉備和劉禪背黑鍋,要是不製造這三起冤案,蜀漢政權走向何方還真難以預料。所以諸葛亮參與和主導製造了蜀漢三起冤案,正彰顯了他對劉備劉禪的忠誠。這時候有讀者可能要問了:既然諸葛亮對劉備和劉禪忠心耿耿,他為什麼要參與甚至主導製造這三起蜀漢冤案?

請讀者諸君稍安勿躁,咱們抽絲剝繭,還原一下這三樁大案的前因後果。

首先我們要說,諸葛亮設計殺魏延,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真正要殺魏延的,是以蜀中士族為主的文官集團。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對魏延一直是想當包容甚至庇護的,而且魏延甚至可以算諸葛亮的嫡系:“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魏延之所以被殺,是因為他在跟楊儀的權力之爭中,沒有得到文官集團的支援:當時魏延楊儀同時上表向劉禪告發對方謀反,劉禪就徵求董允和蔣琬的意見,結果是“琬、允鹹保儀疑延。”於是劉禪宣佈魏延為叛軍。可是魏延直到眾叛親離,也沒有投吳或者降魏,倒是楊儀真有了謀反之心:“諸葛丞相病逝的時候,我要是帶領全軍投降曹魏,混得肯定比現在好,可惜我現在後悔已經晚了(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回過頭來說跟諸葛亮有關的蜀漢三起冤案。首先就是劉備的養子劉封被殺一案——絕非因為不肯救援關羽。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否出於劉備諸葛亮的授意,正史諱莫如深,但是劉封不去營救敗亡的關羽,卻純屬子虛烏有。真實的情況是“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這就是說,關羽在出於優勢和攻勢的時候,要求劉封孟達帶兵助戰,劉封孟達以新攻佔的三郡需要安定為由拒絕了。

暫且不說都督荊州事的關羽有沒有權力調動劉封孟達,就是當時的情況也不允許劉封孟達輕舉妄動,劉備加封的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申耽、建信將軍西城太守申儀一直也沒有真心臣服蜀漢,最後還是歸了曹魏,並且坑死了孟達。如果劉封孟達輕率出兵去支援處於優勢地位的關羽,那麼上庸西城必然後院起火。

關羽襄樊兵敗,幾乎就是瞬間的事情,根本就沒來得及或者沒好意思向任何人求救,劉備沒有來得及派援兵,離關羽較近的馬超也沒有馳援。所以劉封不救關羽的罪名是不成立的,而且關羽敗亡之後,劉備也並沒有追究劉封的責任。

劉封之所以獲罪,是因為他跟孟達合不來,孟達投降曹魏而後帶兵攻打劉封並勸降,劉封毀書斬使死戰到底,最後糧盡援絕敗歸成都。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就能看出養父劉備更本就沒想過要殺養子劉封,只是擺出父親的架子罵了他一頓而已。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先主為之流涕。”好一個“因此除之”,說白了就是用這個藉口除掉可能成為後患的劉封。

劉封被殺,是一樁徹頭徹尾的冤案。但是我們不能說諸葛亮做的不對,因為袁紹一家的前車之鑑在那擺著呢。劉封是養子而不是義子,養子跟義子最大的區別,就是養子是有繼承權的,也就是有資格跟劉禪奪嫡的,諸葛亮未雨綢繆除劉封,也是為劉備身後之事著想,這是一個忠臣的應盡義務。

除了劉封,諸葛亮還跟另一起冤案有關,那就是“馬超舉報彭羕謀反案”。

劉備對彭羕很是器重:“先主亦以為奇,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先主領益州牧,拔羕為治中從事。”大家可能不知道州牧和治中從事是什麼關係,這裡要解釋一下:“主眾曹文書,居中治事。”但是不管怎麼說,治中從事都是一個文官,只要不是瘋子,就不可能想到要造反,而彭羕“謀反”的“罪證”,來自馬超的舉報,而馬超舉報的內容,就是彭羕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懂文言文的讀者都知道,這話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馬超當時是驃騎將軍,當時蜀漢沒有大將軍,馬超軍銜最高,按理說就應該帶兵在外打仗,彭羕從劉備貼身幕僚的身份被外放去當江陽太守,自然有些失落。所以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你在外面帶兵打仗,我在後方替主公出謀劃策,恢復漢室不算啥難事兒!

彭羕發牢騷之前,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最終的結果是彭羕在獄中給諸葛亮寫信解釋自己沒有謀反之心,沒管用,“羕竟誅死,時年三十七。”

在彭羕案件中,諸葛亮雖然是重要推手,我們還是可以說諸葛亮沒錯,因為彭羕雖然沒有謀反也罪不至死,但是在諸葛亮眼裡,比自己還小三歲的彭羕,可能會因為蜀中士族的身份,對外來戶劉禪構成威脅,所以還是及早剷除了的好。

蜀漢被冤殺的最高階官員,當屬車騎將軍劉琰了。這位劉琰跟劉備是本家,而且屬於劉備老班底:“先主在豫州,闢為從事,以其宗姓,有風流,善談論,厚親待之,遂隨從周旋,常為賓客。”這位劉琰因為跟魏延不對付,就被諸葛亮奪了兵權趕回成都:“建興十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亮遣琰還成都,官位如故(可見諸葛亮對魏延之器重)。”空頭車騎將軍最後被當眾斬首(棄市),就是因為他打了老婆。

劉琰為什麼打老婆,他老婆又怎麼有膽量控告丈夫,是受了誰的指使,這個就不必要深究了,但是有司衙門的判決實在奇葩:“卒非撾(打)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這句話翻譯過來,我們就會發現讓車騎將軍被斬首的“大罪”有兩個:第一,你不能讓手下人替你打老婆;第二,打老婆不應該用鞋底子打臉。即使是男女平等的現在,用鞋底子抽有出軌嫌疑的老婆,頂多也就批評教育一頓完事兒,在男尊女卑的後漢三國時期,那根本就不叫事兒……

有人說劉琰之死跟諸葛亮沒關係,因為劉琰被殺的時候,諸葛亮在祁山跟司馬懿打仗呢。但是我們細看史料就會知道:諸葛亮在建興十二年二月劉備出征,劉琰是建興十二年一月被殺的。要殺掉車騎將軍,沒有諸葛亮首肯,誰敢?

之所以這三起蜀漢冤案都跟諸葛亮有關,我們還真不能說諸葛亮對蜀漢不忠,因為諸葛亮對劉備劉禪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他與曹操司馬懿的本質區別,就是從沒想過讓諸葛家族代代掌權。

諸葛亮參與或者主導製造這三起蜀漢冤案,正彰顯了諸葛亮的苦心和對劉備劉禪的忠誠:袁紹殷鑑不遠,劉封不可不殺;蜀中士族蠢蠢欲動,必殺彭羕敲山震虎;劉琰不死,很可能會暴露蜀漢陣營一大丑聞乃至動搖國本——劉琰夫人疑似出軌的物件,正是蜀漢後主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