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大居”逆襲:首個人車分流專案在惠南鎮建欣南苑啟動

“沒想到我們舊改徵收小區也變得‘高大上’,實現人車分離,連住在商品房的子女看了都羨慕。”家住浦東惠南鎮民樂城建欣南苑小區的居民張銀漢自豪地告訴記者。今天上午,該小區的“人車分流”專案正式啟動,成為浦東新區第一個實現“人車分流”的舊改徵收小區。

浦東首箇舊改徵收地塊人車分流專案在惠南鎮建欣南苑啟動

高檔配置進入舊改小區

“人車分流”,一般是在高檔商品房才有的“高配”,為什麼在舊改徵收小區實現“逆襲”?今年68歲的居民張銀漢是從黃浦區搬來的,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在一年前搬進新居的。該小區所在的惠南鎮民樂大居是上海最大的市屬保障房基地,居民多數是從市區搬過來的,而且以老人居多。

伴隨著建欣南苑業主的相繼入住,一些社群矛盾逐漸顯現。比如小區行車對年老體弱者造成安全隱患、地下車庫空間較大但使用率不高、電瓶車與機動車搶佔地面車位等。“小區路面上的車輛行駛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地下車庫又空空蕩蕩的,能不能把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對小區做個升級呢?”有居民提出建議。

社群治理從來都是大難題,一個居民構成複雜的舊改徵收小區更是如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深入調研、充分溝通”。記者瞭解到,從今年4月開始,小區裡的街坊鄰居們就開始嘗試透過民主議事的方式解決小區人車分流的問題。居民志願者們開展了為期5天的深入調研,並會同物業公司、小區居民等多次討論小區內部道路“人車分流”的可行性和執行方向。

為了解決在第一輪公眾徵詢中出現的矛盾,在惠南鎮社群基金會的聯絡下,小區於10月邀請第三方社會組織——上海屋裡廂社群服務中心開展了3場居民參與式聽證會,近百人次社群居民參與了聽證。聽證會融入“社群引導”專業技術,透過引導社群各方圍繞“人車分流”表達想法和訴求,最終達成意見共識,形成了解決方案。

拿下一個個“攔路虎”

記者瞭解到,在專案初期,面對居民們各種各樣的需求和疑問,曾遇到過重重阻力。在第一輪公眾徵詢當中,非車主居民基本對“人車分流”持贊同或無所謂的態度。但是這一方案受到了近8成車主的反對。反對的理由主要有地下停車費用貴、不方便、地下車庫環境差等。其中,停車費成為“有車族”反對的首要原因。“路面停車收費每個月150元,地下要300元,還要多開一段路,不是更不方便了嗎?”

針對這些問題,居民區積極和物業溝通,綜合居民意見,雙方協商達成了共識。最終物業形成了新的停車收費標準,同意將地下車位的租金降低到每月200元,每週還為居民提供了一次“親情車”的福利,即來探望的家人每週免收8小時停車費,受到了居民們的普遍歡迎,價格問題迎刃而解。

同時,針對居民反映地下車庫的環境問題,包括積水、衛生、燈光等,物業已經著手改善;在硬體設施上,嶄新的車庫指示牌已做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也在計劃中。

經過半年多時間,小區居民們終於達成合意,使“人車分流”專案進入了執行階段。12月3日起,小區“人車分流”開始試執行階段,小區居民組成的志願者小組,自發在小區道路上擔任宣傳引導和維護秩序等工作。

今天,終於迎來了“人車分流”專案正式實施的好日子。由於騰出了地面空間,小區增設了戶外長椅、健身器材等設施,居民們對小區的變化讚不絕口。張銀漢在浦東成山路還有一套房,但他決定在建欣南苑小區養老。“小區周邊配套方便,離地鐵、醫院等都不遠;小區裡環境好、很安靜,人車分流後檔次上去了,更捨不得走了。”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宋寧華

圖片 | 受訪者供圖

編輯 | 顧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