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邦手下的曹無傷,給項羽報信反被出賣,霸王的情商實在讓人著急

劉邦攻破咸陽,奪取關中後,實力迅速壯大起來,手下的部隊已經有十萬之眾。之前楚懷王曾與各方將領達成協議,最先攻下咸陽者,可佔據關中為王。按約定,關中王就應當是劉邦的。劉邦大喜過望,以為富饒的關中就是自己囊中之物了。

誰成想,這時候出了一件讓人糟心的事情。劉邦軍中的左司馬曹無傷,覺得項羽的實力更為強大,稱霸天下的勝算更多,於是打算背叛劉邦投靠項羽。曹無傷給項羽悄悄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劉邦有在關中稱王的意圖,並打算拜前秦王子嬰為相,把秦國的財富全部據為己有。

項羽看過信之後就不幹了,暴跳如雷,大罵劉邦是借他與秦軍主力苦戰之際,竊取勝利果實,於是帶著大軍轉頭向劉邦殺來。當時項羽有四十萬大軍,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參加過如鉅鹿之戰這樣大型戰役的精銳,項羽若想收拾劉邦那十萬人,絕對是壓倒性的優勢,劉邦半點便宜佔不到。

一場殘酷的大戰迫在眉睫,而劉邦卻還矇在鼓裡。幸虧項羽的叔父項伯一心想救好友張良一命,暗中向張良通報了情況,這才引出了後面大家熟知的鴻門宴。

鴻門宴大家都熟悉,但是咱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在宴會上,劉邦一方與項羽一方如何鬥心眼,咱們要說的是項羽如何對待曹無傷。

宴會上劉邦示弱說:“霸王您不要聽別有用心的人挑撥,我並沒有獨吞咸陽,霸佔關中的心思。”項羽道:“這都是你手下的曹無傷來信告訴我的。”這真是不打自招,項羽這種自己出賣自己內應的做法,也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當然曹無傷最後的結局是毫無懸念地被劉邦砍了腦袋,估計他臨死的時候,一定特別後悔自己瞎了眼,選擇了項羽這個喪門星。

這個細節,充分暴露出項羽的情商實在是堪憂,難怪在楚漢相爭中,他會在佔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最終敗給劉邦,敗得確實不冤枉。

有人說,項羽就是沒有啥政治頭腦,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一些不該犯的錯,咋就跟情商扯上關係了?要我說,正是因為他的情商低,所以才會沒有政治頭腦,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

一、通常情商低的人,很難與別人共情,眼中只有自己的得失,不懂得共贏的原則

就說曹無傷這件事吧,劉邦服軟,明顯是因為實力幹不過項羽,不可能是真心實意地恭維投靠,更不可能是心甘情願地退出關中。如果曹無傷能留在劉邦軍中,作為長期臥底,對項羽是大大有利的。

可是項羽自以為是,聽了劉邦幾句奉承話,就以為人家是真的怕了自己,真的是很傻很天真。

特別是他絲毫沒有考慮曹無傷的存在,對自己今後的部署和發展有何作用;更是沒有考慮曹無傷的處境,他隨口一句話,便給心繫於他,而且可能在日後與劉邦的爭鬥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曹無傷帶來了殺身之禍,而他自己卻既不自知,也不反省,想想都替曹無傷不值。

不過曹無傷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確實也不瞭解項羽的為人,屬於沒有調查清楚狀況。曹無傷用自己的死,把血的教訓留給了後人:與情商低的人合作,必須加十二萬分的小心,因為這些人眼中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得失,他們不懂得如何合作,以及合作的重要性,也就不懂得只有維護好合作雙方共同的利益,才能共贏的道理。

二、你以為統籌全域性只靠管理能力?其實更是情商與眼界的體現

如果說曹無傷還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他存在與否對大局不起決定性作用的話,那麼對各個將領的分封,可是關乎天下穩定和安危的大事了吧?本著以小見大的原則,處理不好臥底曹無傷關係的項羽,同樣也把這樣大事搞得一塌糊塗。

在分封這件事上,項羽最初還打算給楚懷王一點面子,畢竟他是名義上的領導,於是他跑去問楚懷王的意見,楚懷王是個重承諾的人,就說:“打算按最初跟大家商量好的方案辦。”

項羽一聽,又炸毛了。因為如果真的按照當初的約定,項羽是排不到老大的(按項羽的意思,楚懷王就應該以領導的名義,把自己加封為領導的領導),但在項羽眼裡,自己是無人可以匹敵的,楚懷王不打算把自己封為天下第一,就是逆天而為。

所以他乾脆給了楚懷王一個義帝的名號,然後把他甩到一邊,按照自己異想天開的想法開始加封各路人馬了。

他先把自己封為西楚霸王,號令天下。然後把關中這塊肥肉,分給了秦國的三個降將,這下出生入死伐秦的將領們可是大大地不滿,兄弟們出生入死為了就是滅秦,這三個人不知給各路人馬添了多少麻煩,殺死了多少兵士,現在倒好,搖身一變,就佔了最好的封地。

首先不服的就是劉邦,因為關中是他拼了老命打下來的,現在不僅之前的許諾不算數了,還把劉邦封到在當時看來極為蠻荒的蜀地,等於把功臣發配了。其實項羽的那點小心思,誰都看得出來,這麼安排不僅是在給劉邦穿小鞋,更是讓那三名秦將把守關隘,防範劉邦搶地盤。

其他安排就更不像話了,把戰功卓著的,分封到偏遠貧瘠地帶;沒啥功勞卻聽話的,就分到富庶的地方;像原來的齊國宰相田榮這樣與自己政見不合的,乾脆就啥封賞也不給,反正我是霸王,就是這麼霸道了,你們能咋的?

項羽這一通胡搞,自然引起了各方的不滿,這也就是後來為何很多諸侯,都加入到劉邦反項羽的陣營中的原因。

更搞笑的是,項羽這麼分封是在幹嘛?周代搞分封,還是有周天子這樣的中央集權的,秦始皇搞郡縣制,更是為了加強中央的權力。但項羽這樣漫無目的地把國家分成不同的區域,是想建立十幾個地位平等的國家嗎?

身在亂世,本來就是你爭我搶、誰都不服誰的局面,現在像項羽這麼搞,不打起來才怪呢,能不天下大亂嗎?項羽這麼搞事情,僅僅是因為他缺乏政治經驗嗎?我看他是不明白最基本的人情事理,做不好統籌規劃,更不要提什麼眼界胸襟。

沒辦法,情商低下的人,往往統籌和管理的能力會同時低下,因為不通人情,不懂人性,自然也就難以做出讓大家佩服的事情,更不要說號令天下英雄,這樣需要高度智慧和眼界的事情了。

三、情商低的人好面子,不知道變通,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應該說,項羽的情商缺陷貫穿了他的人生,即便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也得以深刻的體現。項羽垓下兵敗,全軍覆沒,被劉邦追殺到烏江邊,走投無路。

這時候烏江亭長趕來,對項羽說:“我這裡有渡船,請大王趕緊渡江返回江東,江東雖然地方不大,但方圓千里,百姓數十萬,關鍵是江東百姓都擁戴您,您一定可以東山再起的。”

但項羽卻拒絕了亭長的好意:“當年我帶八千江東弟兄西征,現在只有我一個人回去,就算弟兄們的父母不責備我,又如何有面目見江東父老!”於是力戰來敵,最後自刎而亡。

說真的,每當看到這一段,都覺得項羽很“傻”,抹不開面子,不敢面對江東父老,更是不能面對自己的失敗。可是人死了萬事皆休,活著卻仍有希望。況且亭長說得明白,江東父老還是非常擁戴項羽,他完全有東山再起,與劉邦爭奪天下的資本。

可是他卻選擇了最簡單,也最無用的方式“死”。八千壯士雖死,但如項羽能夠過江重整旗鼓,尚有報仇雪恨之機。可項羽自刎,劉邦成為了歷史的勝利者,不論是項羽,還是八千江東壯士,都永遠成為了失敗者,再沒有復仇翻盤的可能。

不免為項羽嘆息,面子真的那麼重要嗎?以至於必須用生命去捍衛!說到底,項羽始終沒有走出低情商者的死迴圈,他心中從始至終裝載的都只是他個人的榮辱,在意的都只是他個人的感受;他從未真正在乎和體察過世間的人情與冷暖,所以無從真正理解世人對他的態度和評判;他也從未真正胸懷過天下,所以這個天下也必然不屬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