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李世民與趙匡胤可以不殺功臣,為何劉邦與朱元璋卻非殺不可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李世民和趙匡胤,劉邦和朱元璋,都是我國的開朝天子之一,但前兩者的風評卻遠遠大於後者。之所以有這樣的差距,根本原因就是後兩者大肆屠殺功臣,而前兩者卻安排得很好。細究其根本,他們的四者也並無任何本質上的差別,為何對待忠臣的方式卻大有不同?

退一萬步去講,劉邦與朱元璋在成功之前,愛惜人才會用人才,同時也有包容性。特別是朱元璋,在處理地主晉紳以及戰敗後的俘虜時,將史無前例的胸懷和氣度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二者在坐穩江山之後反而容不下功臣忠良,開始對他們進行屠戮?

根本上的“上下級”

我們先來講李世民,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如果他要屠戮功臣的話,應該從誰開始下手?作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跟隨父親打天下時可謂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初的名將,有一個算一個,哪一個不是從他的手下出來的?如果論軍功,有一個算一個,哪一個有李世民的軍功多?

趙匡胤也不例外,從起兵的時候開始,就是殺得最猛的那位。很明確地告訴你,我的地位和天下都是靠自己打出來的,你拿什麼東西和我爭?從一開始的時候,關係也很明確,我就是你的“上級”,跟隨他打天下的兄弟們當然很服氣,咱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質疑別人的王位呢?

再來看劉邦,最初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靠著自己的才智謀略吸引了眾多人的投靠。這塊我們說得好聽叫才智謀略,說得難聽一點不就是玩心機嗎?他自己又沒有什麼真本事,一半的天下都是韓信打的,要是沒有韓信,劉邦早已被埋沒在歷史中,這樣看,兄弟們能服嗎……

朱元璋更不用說,妥妥放牛娃出身,和劉邦也被稱之為“布衣皇帝”。要說厲害也挺厲害,畢竟改寫了自己的命運,但天下有多少是他打的?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都知道,朱元璋在稱帝之後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大明的江山是咱兄弟給打下來的”,那憑啥你來當皇帝?

皇帝也有“格局”

品史君這裡說得現實一點,兩個人都創業成功了,一個是農村子弟,另一個是貴族子弟,誰守住這份財富的時間更長久?毫無疑問,答案是後者,李世民和趙匡胤也正是其中之一。從根本的角度去看,他們的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特別,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會考慮得比較周全。

人家下棋是下長久之棋,對自己的部下也有著充足的掌握之力,根本不用屠殺後代來為自己鋪路。加上長期的戰爭下,他們彼此之間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自然也不存在屠殺誰一說。他們在位幾十年以來,只有那些不明事理之人過於明顯的“造反”,才讓二者痛下殺手。

劉邦和朱元璋,說白了就是“泥腿子”。下棋也只考慮一時,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後代。就這樣的格局,能幹出什麼好事?誰要是不聽話,斬;看誰不順眼,斬;誰要是造反,斬……天天這樣以暴維穩,別說和你關係好的,誰見了不害怕?這樣的上下級關係又能維持多久?

再者,當時社會弘揚的是儒家仁政文化,他們一個農民出身又哪來的機會接觸?處理問題我只要結果,別和我說那麼多,這樣的格局必然註定了失敗。雖然說朝代並沒有亡在他們手裡,但君臣之下又有幾個“服”他們的?這般關係之下,朝代滅亡也只是成了時間問題。

品史君說

在品史君看來,他們無非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只不過各自採取的方式不同。劉邦和朱元璋又沒有足夠的自信把握部下,也不知道誰信誰不可信,乾脆一律除掉永絕後患。但這一定代表著二位不好嗎?當然不是,因為處境和經歷確實不同,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