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國其實有兩次“夷陵之戰”,而且兩次都和孫權有關!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提到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奪回荊州,而發動的征討東吳之戰。在這場劉備和孫權的較量中,劉備慘遭失敗,導致蜀漢的精兵強將損失殆盡。值得注意的是,在漢末三國時期,圍繞著“夷陵”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其實還有一場“夷陵之戰”,而且東吳和孫權依然參與其中。

首先,夷陵位於湖北宜昌長江西陵峽畔,長江中上游的分界處,屬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為“夷陵”,素有“三峽門戶”之稱。由此,對於夷陵來說,可謂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是漢末三國時期該地區爆發兩次“夷陵之戰”的重要原因。對於第一次“夷陵之戰”,是曹操和孫權兩大勢力之間展開的,發生於公元208年前後。並且,第一次“夷陵之戰”和赤壁之戰存在密切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赤壁之戰的延續。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敗於烏林後,周瑜立即率軍三萬殺入南郡意圖攻取郡治江陵。在和曹操手下的曹仁正面較量前,周瑜派遣甘寧這位將領進攻夷陵。值得注意的是,夷陵守將襲肅因為比較厭恨曹操,所以對於東吳的大軍可謂不戰而降。就這樣,甘寧僅僅率領了數百人馬就拿下了夷陵。在得知夷陵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失守後,曹仁立即派遣六千騎兵收復夷陵。由於敵眾我寡的形勢,甘寧向東吳大都督周瑜求援。

不過,周瑜當時也手中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支援甘寧了。在這個危急時刻,呂蒙表示可以將周瑜大營的兵力調去支援甘寧,只留下淩統等少量兵力守衛大營。就這樣,周瑜、呂蒙等人率軍前去幫助甘寧防禦夷陵,而淩統則承擔了對抗曹仁和徐晃的重任。淩統騙曹仁誤信周瑜大營仍有大軍留守,促使對方沒有全力進攻周瑜的大營。在周瑜、呂蒙回軍後,東吳大軍兩面夾擊,擊敗了曹操的手下曹仁。由此,對於第一次夷陵之戰,導致夷陵這塊地方被孫權佔據,從而給曹操的手下曹仁帶來更大的壓力。

最後,對於在第一次夷陵之戰中表現突出的淩統、呂蒙、甘寧等人,都成為東吳今後的大將。特別是成功守住周瑜大營的淩統,在逍遙津之戰,他拼死保護孫權逃生,自己則是最後一個逃生的將領。官至東吳偏將軍。被《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在第一次夷陵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勢力瓜分了荊州之地。在荊州之地的基礎上,劉備西進巴蜀,拿下了益州和漢中。不過,沒有想到的是,東吳在關羽北伐曹魏時從背後偷襲,導致蜀漢損失了關羽和荊州大片的土地。為此,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發動了征討東吳的夷陵之戰,也就是第二次“夷陵之戰”。此戰,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劉備被孫權的手下陸遜擊敗,損兵折將,導致蜀漢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