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始皇的軍隊為何強大?源於商鞅變法,變法之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唐代詩人李白《秦王掃六合》中的這段詩句,表現出了秦始皇一掃六國,統一天下的雄偉霸氣。

準確的說,不是秦始皇時期的秦軍厲害,在秦始皇前面幾代秦王時期,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已經提升了很多,秦國從秦孝公嬴渠梁時期,秦孝公為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重用商鞅,推行變法改革後,秦軍的戰鬥力就開始不斷加強,秦孝公之後,秦惠文王、秦武烈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時期,秦軍的戰鬥力就沒有弱的,秦昭襄王嬴稷時期,秦軍大將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約45萬的戰績,就是秦軍強大戰鬥力最好的說明。

秦孝公繼位秦王之時,秦國因地處偏僻的西北地區,被其它諸侯國疏遠,秦孝公就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讓大臣們進獻富國強兵之策,併發布了歷史上著名的《求賢令》,之後衛國人商鞅聽聞《求賢令》後,便前往秦國,商鞅和秦孝公經過多次交談後,最終以“富國強兵”之術打動了秦孝公,秦孝公開始任用商鞅,任命商鞅為左庶長(秦國非王族最有實權的大臣職務),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下,商鞅推行變法改革的政令在秦國國內開始實行。

商鞅變法的內容過多,在後文具體敘述,此時主要提到變法中的富國強兵。秦國透過這次改革,廢除了舊的制度,建立起適應秦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提高生產力和加強軍隊戰鬥力,透過提高生產力來實現富國,富國後再進行強軍,用強大的經濟支撐來為秦軍提供各種保證,並在變法中實行“軍功爵制”,有二十級的軍功爵制來激勵士兵的鬥志和戰鬥力。士兵可以透過在戰場上殺敵獲得軍功,來換取爵位,繼而從一個普通的百姓成為貴族。

商鞅變法中規定,秦國王室貴族沒有軍功都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冊,更不用說秦國的普通百姓之家,可見商鞅變法的徹底性,變法中明確了尊卑爵位等級,有軍功者才能顯赫榮耀,沒有軍功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也不能顯榮。在當時秦國認為商人是流動性的,是不穩定的因素,從而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在秦國,商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即使一個商人的財富可以富可敵國,在秦國的地位依然不能和有軍功的將士可比,更不能顯赫榮耀。

秦孝公時期的變法主要致力於農業生產和軍事。為提高農業生產,還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如致力於生產方面的百姓,使得糧食豐收、布帛增產,就可以免除自身的勞役或賦稅,相反就會受到懲罰。在軍事上,也是相同,在戰場獲得軍功,就能封侯拜爵,成為貴族,這也是普通百姓成為貴族的唯一出路,有軍功者不僅可以獲得榮福富貴,還能彰顯自身的榮耀,讓他人敬佩。商鞅能使秦國實現富國強兵,根本原因就是迫使秦人在生活中只有兩件事可做:耕田和打仗。

秦國強大的農業使得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變得富強,然後用強大的經濟基礎來支援秦國對外長時間的作戰,以及大規模的作戰。秦軍的強大的戰鬥力源於“耕戰政策”,商鞅變法下,迫使人們只有耕田和打仗兩條路可以走,不打仗的時候耕田,打仗的時候的奮勇殺敵,獲取軍功,封侯拜爵,我們試想,一個國家只有“富國”和“強兵”兩件事情是什麼概念,秦國這樣的政策使得秦國儼然成為了一個“戰爭機器”,耕戰策略也最終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抱負。

秦軍戰鬥力的強大,除了耕戰政策外,還有先進的裝備和精良的武器,如兵馬俑坑中出土的青銅兵器,其中秦弩在戰爭中為秦軍的勝利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據估計,秦弩的射程能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秦軍的武器不僅製作精良,殺傷力強大,而且極其規整,數以萬計的箭頭都能按照相同的標準鑄造,即使在現今的製作標準也遠遠不如秦軍當時所使用的弩機,秦軍弩機的部件可以互相更換,就如同現今的標準化的配件,秦國士兵可以把損壞的弩機用完好的部件換上即可重新使用。

秦軍高質量的兵器使秦軍沒有了後顧之憂,不用擔心武器不夠精良,秦軍眾多的兵工廠使秦軍不用擔心武器不夠用。試想,一個沒有武器計程車兵還能稱之為合格計程車兵嗎?秦國眾多的兵工廠能夠按照統一標準大批次製作高質量兵器,為秦軍的戰鬥力和戰場上的勝算加一層保險,如王翦率領的秦軍對李牧率領的趙軍,趙軍因為秦國使用封鎖等政策,趙軍在戰場上的兵器損耗失去了修復和後援支援,趙軍最後的失敗和兵器缺少也有一定的關係。

秦國富足的經濟保證秦軍持續輸出,軍功制度激勵士兵鬥志,提高軍隊戰鬥力,完善的軍兵工廠使秦軍沒有後顧之憂,如此之下,秦軍的戰鬥力如何能不強大!山東六國的屢次合縱又被秦國用金錢買通各國權臣而瓦解,秦軍如果面對六國同心協力的合縱伐秦,還有可能會失敗,也會有不小的威脅,然而各國合縱被秦國瓦解,單獨的一國和幾國聯軍,在秦國一系列政策下,打造出的強大秦軍面前顯然是“不堪一擊”,六國最終也被秦國各個擊破,秦國最終一統天下。

反而秦國在秦始皇時期,秦軍的戰鬥力還會有所下降,秦國到了秦王政時期,秦軍的戰鬥力依然強大,在嬴政還是秦王的時候,秦軍的戰鬥力和前幾代秦王時期並無多大差別,反而是嬴政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史稱“皇帝”,成為秦始皇后,秦國的軍隊不在純粹。因秦國統一六國後,秦軍的來源不單單只是之前的秦國人構成,秦軍來源從最初純粹的秦人變成了原七國人構成,而秦朝只存續了短短的十幾年,而原六國百姓對新的制度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和熟悉,所以秦始皇時期,秦軍的戰鬥力會有所下降。

秦國軍隊的不斷強大源於秦孝公時期推行的商鞅變法,和秦軍優良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後勤供給,秦軍在沒有後顧之憂下的戰鬥力自然不是戰國時期其它諸侯國可以比擬的。軍隊缺乏糧餉,士兵就會餓肚子,軍隊缺乏武器供應以及其它後勤補給,在戰場上很可能就會失利,這一切在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都已經基本解決,秦國為此成為了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山東六國無法和秦國相比,秦國可以帶甲百萬,而山東六國只有楚國才有如此實力。

趙國經歷長平之戰後,已經實力大挫,燕國、韓國、魏國的軍隊數量只有幾十萬,齊國的軍隊在五十萬左右,而楚國的軍隊數量是唯一可以和秦國相抗衡的。史書中記載,秦國“秦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楚國“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秦國的軍隊在百萬以上,楚國的軍隊在百萬左右,雖然楚國的軍隊數量可以和秦國一較高下,但楚國沒有富足的經濟支援長期的戰爭,也沒有秦國的軍功爵制激勵士兵的鬥志,而且楚國在嬴政即位秦王之前,楚國已經被秦國打的都已經開始遷都,顯然楚軍的戰鬥力不如秦軍強大,連帶甲百萬的楚國都無法和秦國抗衡,其它五國焉能抗秦?

商鞅去了秦國後,先是說動秦孝公,之後舌戰群儒,秦孝公開始任用商鞅,商鞅先是在秦國國內頒佈了《墾草令》,作為秦國全面變法的基礎,拉開徹底改革的序幕,《墾草令》的主要內容就是提高秦國的生產力,為秦國的富強做準備,也為“強兵”政策打基礎。其中以農業為本業,商鞅在政策中增加了農民的數量,讓各行各業的人都從事到農業生產中,並禁止農民購買糧食,說白了就是讓迫使百姓務農,為此裁剪了一部分相關從屬官員,減少官吏對農業生產的干擾。

同時抑制商業的發展,將商人的地位降低,為此商人在秦國的地位低下,並規定商人不能進行糧食交易,還提高了商品的稅賦,迫使商人為軍隊提供支援。在社會價值觀上打擊懈怠懶惰、揮霍錢財、阿諛奉承的百姓,還取消了影響農業的一系列娛樂活動。《墾草令》不僅對社會大眾實行,對王室貴族依然如此,對貴族加重賦稅,限制貴族的賓客,貴子弟也必要服徭役(貴族嫡長子除外,就如同太子犯罪,不用受刑一樣,如秦孝公長子贏駟),並且禁止貴族階層僱請用人,讓貴族子弟自己勞作。

變法還未完全開展,僅僅從初期的《墾草令》,就能看出商鞅變法的徹底性,連貴族階層的權益也動了。《墾草令》主要就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墾草令》的缺點,在本文中,紫陌就不做敘述,主要介紹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國強兵,讓軍隊戰鬥力提升。《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行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開始重用商鞅,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內實行正式變法改革:

商鞅在秦國內實行的第一次變法中,添加了軍功爵制,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規定了爵位的尊卑,和有軍功者可以顯赫榮耀,主要內容還是加強農業生產,其次就是將軍事內容也加入了變法之中。二十等的軍功爵制中,最基本的一級爵位“公士”都可以獲得田一傾、宅一處、僕人一個,軍功越多,爵位也就越高。並且有了軍功還能赦免其有罪的秦人,父母是囚犯的可以立即釋放,妻子是奴隸的可以成為平民,相反表現不好的就是貶職,奪祿,降職。

軍功爵制下,焉能刺激不了士兵的鬥志,只有在戰場上活下來並斬殺敵人,將首級帶回才能獲得軍功,士兵自然就會加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有軍功不能可以享受榮華富貴,還可以封侯拜爵,父母妻子秦人有罪的還可以赦免,此時我們試想,如果換成我們自身,我們能不奮勇殺敵嗎?上陣殺敵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人而戰,或許一些人不為自己考慮,但相信家人是我們很多人的“軟肋\“,這樣的制度下,迫使士兵提高鬥志和戰鬥力。

商鞅在秦國內推行的第一次變法擴大了秦國稅賦和軍隊徭役的來源,為秦國在戰國後期富強的經濟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著之後又實行了第二次變法,第二次變法中的部分內容加強了秦國的中央集權,集權加強了,就會使得政令施行起來順暢,少了很多阻礙,對軍隊也是如此,政令通暢,就使得在戰場上最大可能減少貽誤軍機、軍情。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秦孝公去世後,變法並沒有廢除,依然在秦國繼續實行下去,秦國依然在逐漸強大,秦軍的軍事實力也會逐漸提升,商鞅變法對此後秦國以及秦代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變法使得秦國百姓家家戶戶富裕充足,也勇於為國家打仗,也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軍的強大的戰鬥力除了商鞅變法下的“耕戰政策”外,還有秦軍武器的優良,兵馬俑坑中出土的4萬多個三稜箭頭,其製作極其規整,數以萬計的箭頭是按照相同的標準鑄造而成。

秦軍武器的優良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說明,“物勒工名”,說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如果器物的做工不合格等情況就會受到懲處,用以警示工匠提高器物的質量。而兵器對於秦軍是重中之重,加上商鞅變法中是“輕罪用重刑”,只有任何一個質量有問題的兵器都可以透過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責任人,為此可以論證,秦軍的武器的製作只會更加優良。

而且秦軍的武器因為製作十分標準,每件武器的配件相當於今天的標準化配件,秦軍所使用的弩機就可以做到部件互換,在戰場上,弩機順壞之後,秦士兵就可以透過完好的零部件進行重新組裝,就能重新使用。除此之外,秦國提高農業生產後,還有都江堰和鄭國渠造就了四川成為了“天府之國”,關中成為肥沃之地,“兩大糧倉”為秦國龐大的軍隊提供了有力支撐。

商鞅變法下的“耕戰政策”使得秦國富國強兵,也迫使百姓只有耕田和打仗兩條路可以走,秦國只做這“兩件事”使得秦國富強,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秦國儼然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除此之外,秦國優良的兵器,四川的天府之國和關中的沃野之地造就的“兩大糧倉”,為秦軍的強大加了“雙層保險”。秦軍不僅擁有了強大的戰鬥力,還有了充足的優良兵器和糧食使用,秦軍如同一把擁有無限火力,還不會損壞的“強大兵器”,秦軍焉能不強大?

大家對戰國時期秦軍的戰鬥力之高如何看?除紫陌以上敘述原因外,你認為還有什麼原因?對2000多年前,秦軍標準化製作的兵器有何看法?下方留言交流。

參考文獻:《史記》、《呂氏春秋》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侵權必究。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