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按照孔子孟子的“四不”標準評選梁山七君子:魯智深武松和宋江李逵誰能入選?

“君子”一詞原本只指代身份地位,是聖人孔子和亞聖孟子賦予了君子道德內涵:君子三立、三戒、三樂、三德、四不、五恥、九思。

聖人子制定的君子標準實在太高,按照這三十條(如果加上三愆、三態就更多了)標準來要求,包括孔聖人孟亞聖在內,古往今來似乎沒有人能算得上君子,尤其是孟子提出的君子三樂,似乎只有年輕的國子監祭酒才能擁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咱們今天的話題,是降低一下標準,僅從

不妄動,動必有道;不徒語,語必有理;不苟求,求必有義;不虛行,行必有正

這“四不”方面來考量,看看梁山有幾位好漢能算得上君子:都說梁山好人少壞人多,但是符合“四不”要求的梁山好漢,卻至少能找出七個來——看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大盜不操矛弧”的說法,也不是沒有依據的,“梁山君子”與“樑上君子”有一字之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提起“梁山君子”,大家肯定會冷笑著想起及時雨、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宋江宋公明:啤酒也是酒,臭肉也是肉,偽君子也是君子。梁山第一偽君子,除了宋江還有誰?

不管君子的標準是三十條還是三十六條,宋江連三條都不具備,“君子四不”他更是反其道而行之:宋江為了能在鄆城縣押司職位上貓鼠同眠黑白通吃,與父親宋太公合謀上演了一出“告忤逆”鬧劇——宋江“因不孝而被除籍”,不管是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還是在理學興盛的宋朝,都是一個抹不去的汙點,即使入朝為官,也沒有人願意跟他交往。

即使是北宋六賊,也沒有一人肯為了不入流的押司差事而揹負不孝之名,宋江僅憑“假忤逆真求職”這一件事,就把“君子四不”全都犯了,這種作為,比“吳起殺妻求將”更令人不齒。

宋江為當押司而假稱(也許是真的)忤逆;為銷燬他勾結生辰綱盜夥的罪證而坐樓殺惜;為陷害霹靂火秦明而在青州城外屠戮數百戶無辜百姓;酒後吐真言在潯陽樓題反詩“敢笑黃巢不丈夫”;編造讖語、天書,謀反之心昭然若揭,最後卻虎頭蛇尾受招安。宋江妄動而無道,徒語而無理,苟求而無義,虛行而不正,說他是偽君子實在是高抬——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仔人渣,難怪連蔡京楊戩高俅童貫等人也看他不順眼。

很多人寧肯喜歡李逵也不喜歡宋江,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宋江是偽君子,李逵是真小人,有時候偽君子比真小人還可惡、可怕、可憎。

金聖嘆評價李逵:

“一片天真爛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這種說法在百十年前或許不錯,但是以現在的眼光來審視,則完全是反語:李逵一心想做官,被宋江八十兩銀子收購了一生,被燕青焦挺收拾得服服帖帖,“夢裡也不敢罵”宋江,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窮措大,跟君子之稱簡直是不共戴天。

宋江李逵被踢出“梁山七君子”行列,往下的盧俊義、吳用等人如何呢?我們很遺憾地發現:曾想過叛宋投遼的智多星吳用固然不是君子,“大名府第一等長者”玉麒麟盧俊義似乎也算不上君子。

吳用是個真小人,這自不必說,盧俊義不算君子,也有依據:他上梁山前經營的“解庫”,就是我們常說的“當鋪”,那是一種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的買賣。

盧俊義上了梁山之後,有大把的機會斬殺宋江吳用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但他卻死心塌地為宋江效命,功成而不知身退,以強盜身份坐上了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的高位,虛行苟求而不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我們可以這樣說:凡是被俘後投降、招安後做官的梁山好漢,都是違背初心、妄動無道、徒語無理、苟求無義、虛行不正,即使是“義勇武安王之後”大刀關勝,也因“屈身降賊”而難當君子之名。

這樣一看,我們評選“梁山七君子”的範圍就縮小了很多:百戰餘生而沒有甘當朝廷鷹犬,與昏君奸臣沆瀣一氣的,也就是入雲龍公孫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活閻羅阮小七、浪子燕青、神機軍師朱武、混世魔王樊瑞、鐵面孔目裴宣、混江龍李俊等九人而已——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雙鞭呼延灼等人各有違背“四不”之處,這裡就不細說了。

有人說美髯公朱仝是一條好漢,也算得上志誠君子,事實上這位鄆城馬兵都頭,一件好事都沒幹過:他身為公門中人,卻先後放走了托塔天王晁蓋、及時雨宋江、插翅虎雷橫這三個重要人犯,如果都頭都像朱仝那樣,老百姓還有活路嗎?

滄州知府對朱仝有知遇之恩,李逵和朱仝有陷害之仇,朱仝不報恩不復仇,已經失去君子之義,他在宋江殺惜案件中,還扮演了更不光彩的角色:

“自湊些錢物把與閻婆,教他(她)不要去州里告狀。”

朱仝就是不給閻婆錢,那老婦人見了“都頭老爺”也自腿軟心慌,朱都頭髮話,她是不敢不聽的。

把朱仝等人排除在外,剩下的九個人還可以精簡兩個,但被減去的肯定不是容易被忽略的鐵面孔目裴宣——裴宣的人品,是可與花和尚魯智深相提並論的:此人因剛正不阿而被貪官陷害刺配沙門島,在梁山負責執法糾察,對李逵王英等人有一定震懾作用,徵方臘歸來,也沒有貪圖富貴,而是

“自回飲馬川,受職求閒去了”。

君子有三德,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有三道,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有三戒,少時戒色,壯也戒鬥,老也戒得。

大丈夫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梁山一百單八將修身養性功夫,無人能超越花和尚魯智深和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與樊瑞都是修道之人,修道首在修心,武松雖然是個冒牌頭陀,但是最後大徹大悟,留在六和寺與青燈古佛相伴,也可以說是“證果非凡”。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絕大多數梁山好漢都是因為貪嗔而落入樊籠,很少有人能比得上浪子燕青的逍遙快活大自在。

浪子燕青無論是對玉麒麟盧俊義還是對花魁姐姐李師師,似乎都做到了發乎情止乎禮,隨心所欲不逾矩——浪子燕青雖然身份卑微,但是卻比很多冠冕堂皇者更像君子。

其實君子與小人之間並沒有明確分野,這世界不是油墨印出來的鷹醬非黑即白,天上飛的烏鴉,也有不少灰肚白脖,要評選梁山七君子,讀者諸君心中都有一杆秤,於是最後的決定權還是交給大家:如果用

不妄動、不苟求、不虛行、不徒語,動必有道、語必有理、求必有義、行必有正

這“四不”標準來衡量,哪些好漢能位列梁山七君子?梁山第一君子,是花和尚魯智深還是行者武松,抑或是入雲龍公孫勝、浪子燕青?

至於及時雨宋江和黑旋風李逵,似乎連人都算不上,自然跟君子不沾邊。而那些在徵方臘之戰中不幸或有幸陣亡的好漢,也未嘗不有俠義之士、謙謙君子,如果放寬評選標準,還有哪些梁山好漢堪當君子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