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9月19日公映,賈平凹等四代作家講述“中國人的心事”

由賈樟柯導演,賈平凹、餘華和梁鴻為主要人物的電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將於9月19日全國上映。9月12日,《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西安首映禮活動成功舉辦,導演賈樟柯和影片主要人物、陝西籍著名作家賈平凹出席活動,同時多位當地文學家、作家也到現場觀影對這部文學紀錄片表示支援。

放映間隙,賈樟柯導演還與濟南的觀影現場進行了線上連線互動,分享了他的拍攝故事和創作體會,並稱“這是一部對人有信心的影片,給出了‘國人的信心是由國人創造的’這一回答。”

賈平凹和導演賈樟柯在電影放映後進行了簡單的對談,暢談文學和電影的關係,以及《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對文學和電影的融合,並回答了影迷和讀者的問題。賈平凹表示電影帶給他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說了這麼一個道理,人最大的問題是情感問題。”賈樟柯指出,《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不止是一部文學紀錄片,更展現透過個體經驗、文學尋根,對年輕人來說是可以幫助他們透過回顧家族與時代的歷史,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身世之謎”,建立起一個歷史的意識觀念。賈平凹說,這是自導演在2019年的拍攝後他首次看到影片,在驚喜之餘給予了影片高度評價“這不是一個娛樂化的作品,給予了很多思考,在裡面可以看到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並稱賈樟柯是“很有中國味道”的導演。

觀眾提問環節,被問到選擇與陝西籍作家賈平凹合作的原因時,賈樟柯表示,因為賈平凹是幾位作家裡在情感和經歷上最靠近他的,片中賈平凹敘述的自己家庭與父親的關係,完全就是他自己父親的樣子,還笑稱可能都因為姓“賈”有了一種天然的親緣感。

面對觀眾提問文學在現在社會中的作用和意義,賈樟柯認為文學一直是重要的,他談到:“大眾熱衷於新媒體的資訊互動,被碎片化的資訊包圍。文學因此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優秀作品總是有著明顯的系統性思考,呈現出來自社會維度和歷史維度的雙重視線。”而賈平凹的作品無疑具有這樣的思考,他從80年代開始有意識地以故鄉商州為出發點進行文學創作,致力於對傳統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以“商州系列”小說和散文創作成為“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秦腔》《古爐》《帶燈》等始終關注鄉土中國,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中國社會大轉型給農村帶來的激烈衝擊和變化。

劇情簡介:

2019年5月,幾十位作家來到山西汾陽的一個小村莊,他們在這裡談論鄉村與城市,文學與現實。影片以此為序曲,交響樂般地以18個章節講述出1949年以來的中國往事。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餘華和梁鴻成為影片最重要的敘述者,他們與已故作家馬烽的女兒一起,重新注視了社會變遷中的個人與家庭,讓影片成為一部跨度長達70年的中國心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