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漢文帝的霸陵,1200多年前就是網紅打卡地?

2100多年前,漢文帝劉恆駕崩,葬在灞水邊,取陵園名:霸陵(也叫灞陵)。

1200多年前,李白寫下“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李白詩中的“灞陵”就是漢文帝劉恆的霸陵嗎?

△ 霸陵陵區外景

這兩天,西安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霸陵的訊息衝上了熱搜。網友津津樂道的同時發出疑問:李白真的在漢文帝霸陵邊送別?那霸陵在1200多年前就是網紅打卡地呀!

除了霸陵,網友還發現,霸陵所在的白鹿原和陳忠實小說《白鹿原》同名,這是同一個地方嗎?“江村”和費孝通筆下的“江村”是同一個嗎?

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為大家揭開謎底。

漢文帝霸陵 vs 李白筆下 " 灞陵 ":是同一個

在李白留下的眾多古詩中,提到“灞陵”的有不少。他在《灞陵行送別》中寫道:“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又在《憶秦娥·簫聲咽》中寫道:“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筆下的灞陵和漢文帝的霸陵有什麼關係嗎?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漢陵考古隊副隊長曹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漢文帝的霸陵和李白寫的灞陵,其實是同一個區域。漢文帝霸陵也寫作灞陵。為何叫霸陵?是因為帝冢就在灞水邊,位於塬上,又稱霸陵塬。事實上,霸陵塬非常大,具體範圍目前還不得知。而李白筆下的灞陵是一個地域範圍,並不是具體指帝冢。“霸陵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人們經常在這裡送別。”曹龍介紹。

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曉陸也表示,李白筆下的灞陵和漢文帝霸陵是同一個地域。他解釋說,霸陵自古就非常有名,“漢唐到現在,霸陵都是交通要道。漢唐時期,從長安往東去洛陽,都在這裡送別。”隋代在這裡遍植楊柳,唐代又設立驛站,所以就成了送別的“打卡勝地”。

李白的“灞陵傷別”後來成了成語,比喻送客上路,黯然傷懷。

“因為是在灞水邊,霸陵這個地帶以前也叫灞上,還有灞橋等。”周曉陸說,歷史上“鴻門宴”故事發生地,就在“灞上”附近,離霸陵陵園也不遠。

還有網友問,霸陵和霸氣有關嗎?周曉陸說,還真的有關係。灞水原來叫滋水,秦穆公的時候改名,以彰顯霸業。原來的灞水的“灞”是沒有三點水的,後來才加了三點水。這個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現在,西安市還有灞橋區。

江村大墓所在白鹿原 vs 陳忠實寫的白鹿原:是同一個

這座之前被稱為“江村大墓”的帝陵位於西安市白鹿原江村。

根據《西安市志》記載,白鹿原位於灞河、滻河之間,因傳說周平王遷都洛陽途中,曾見原上有白鹿遊弋而得名。白鹿原長25公里,寬6~9公里,面積263平方公里,是西安境內最大的黃土臺塬。

周曉陸解釋說,“塬”也叫作“原”,是一種和黃土高原有關的特殊地理地貌,以陝西關中地區為主,甘肅以及河南西部也有部分。這種地貌的特點就是,靠近河邊的地方形成高聳的斷崖,從遠處看就像延綿的山脈,可上了斷崖之後,地表又是非常平坦。“原有幾平方公里的,也有上百平方公里的,白鹿原算中等規模吧。”

那麼,霸陵所在的白鹿原和陳忠實小說《白鹿原》是同一個地方嗎?周曉陸說,陳忠實以白鹿原作為小說背景,事情未必就在白鹿原上發生,但所借述的地名就是白鹿原,大致取了典型的關中歷史地理背景吧。曹龍也認為,陳忠實所述的白鹿原,就是指霸陵所在的白鹿原範圍內。

霸陵 " 江村 "vs 費孝通的 " 江村 ":不是同一個

江村大墓因其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江村,故有此稱。根據當地一本研究白鹿原文化的專著《白鹿原春秋》中的記載,江村原名江家溝村,相傳漢建寧年間,因江姓定居於溝坡而得名。

在此之前,人們所熟悉的“江村”則是在江蘇蘇州。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以江蘇吳江縣開弦弓村(今蘇州吳江區開弦弓村)的調查資料為基礎,寫成《江村經濟》一書,對地處長江南岸的“江村”予以社會學和經濟學專業角度的研究。在《江村經濟》的著者前言中,費孝通解釋稱,自己把開弦弓村調查的資料整理成篇,併為該村起了個學名叫“江村”。

【連結】

漢文帝為什麼不選祖陵咸陽原,卻選了白鹿原?

西漢有9位皇帝都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為什麼漢文帝卻選在長安城東南的白鹿原呢?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介紹,皇帝陵埋葬的深度都比較深,一般在30米左右,對自然地理環境有要求,得找一個比較高的臺原。

漢文帝為什麼不選咸陽原?這要從他的母親薄太后說起。在距離江村大墓西南兩公里處,還有一座“亞”字形大墓,就是薄太后的南陵。當地有一種說法,把薄太后的南陵稱為“望子冢”,它在霸陵的南方,也遙望咸陽方向的漢高祖長陵。

在漢高祖時期,薄氏和劉恆並不受寵,劉恆分封偏遠的代國。劉恆成為皇帝之後,薄氏隨之被尊為皇太后。當時呂后已經和高祖在長陵合葬,薄太后要想合葬只能降為嬪妃身份,這是孝子漢文帝不能接受的。於是他就效法前朝舊例,學秦昭襄王嬴稷,和母親一起,離開祖陵區,別葬他處。

那他為什麼選白鹿原?考慮當時的政治形勢,漢初的政治威脅主要來自於北方的匈奴和東方的六國舊貴族和異姓諸侯王,而皇陵的選址在當時是一種有效的防範措施,因為附設的陵邑可以發揮監控和防範的作用。“漢文帝即位時,其父兄以陵墓的形式已經在京城北側建起了一個緩衝地帶,但長安以東除了關中東部的函谷關、東南的武關之外,卻再無屏障。一旦關隘陷落,京城即危在旦夕。”馬永嬴說,所以,霸陵必須要選在長安以東,東西交通要道的咽喉部位。再看看白鹿原在哪呢?函穀道和武關道從旁經過,灞、滻兩河相互,居高臨下,兵家必爭之地。

此外,漢文帝考慮了個人情感因素。一來,劉恆與父親劉邦本就關係疏遠,不願葬在劉邦身邊;二來,他也懷念自己早年的封地代國,而霸陵旁的大道可以助他“魂歸代國”。

在馬永嬴看來,霸陵的選址,是解決薄太后喪葬禮儀問題、防禦東方諸侯政治需要和個人情感因素影響下的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