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狀元下海,他硬以一己之力造一城。今天,我們為何要重新發現張謇

【圖說: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生於江蘇通州,即今南通海門常樂鎮,兄弟五人,其行四,後被稱四先生】

【圖說: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新認識張謇】

這已經是張謇的三度逆襲了。

第一度逆襲,自然是以40多歲的高齡,成為狀元進了翰林。這是喜事,讓他自此有了參與朝政的機會。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後,團結在帝師翁同龢的周圍,炮轟李鴻章的“主和誤國”。然而,一直對其仕途有所期許的父親,卻在這時沒挺住,撒手西去。儘管主戰與主和兩派正鬥爭激烈,需要他這麼一個重量級的炮手,他卻不得不離開活躍而複雜的京城政治生涯,回家守制三年。

【圖說:張謇應試的殿試策】

此前對張謇也很欣賞的張之洞,這時又開始向他伸出“友誼之手”。和翁同龢一樣,張之洞對他在朝鮮時的表現也同樣很認可。為了他,張之洞還不顧和李鴻章的臉面,禮聘他入自己的幕府,想把他網羅在自己的門下。不過,作為讀書人,張謇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來考取功名,從而名正言順地踏入仕途,所以一概婉拒,“南不拜張北不投李”。

【圖說:1904年作 張之洞、盛宣懷、繆荃孫、張謇等十人在南京合影】

不過,這次他卻沒有拒絕張之洞伸過來的雙手。在張之洞暫署兩江總督時,他受他的委託,幫忙“總辦通海團練”,在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之後,他又幫他起草了《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針對《馬關條約》中日本人可自由在中國內地設廠辦企業所帶來的後果,他提出速講商務、廣開學堂、修建鐵路等9條建議。到了1895年8月,張之洞更是委任他和國子監祭酒陸潤庠總理南通和蘇州商務,籌辦紗廠。

至此,狀元下海辦廠,成了他人生的二度逆襲。

經商本不是文人所能看上的事情,何況做這事情的還是狀元。此事一出,自然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話語之中,自然很難聽到表揚,而多是非議。

事實上,這並不是張謇頭腦一時發熱。甲午戰敗讓中國人四千年的睡夢此時才被驚醒,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中國為什麼會失敗,日本為什麼會富強。他也沒有無動於衷。不斷的反思,讓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把國家比喻為樹,教育就是花,海陸軍就是果實,而樹的根本則在實業。

他說,如果只是貪圖花與果的燦爛甜美而忘記根本,那麼花與果又“何附而何自生”?正是有這樣理念的支撐,加上政海的翻雲覆雨,以及在權力面前毫無人格尊嚴,讓他終於忍耐不住。

1898年,他到北京銷假,正值戊戌維新,孰料恩師翁同龢究竟被開缺。他更決心遠離官場。於是,他在寫給翁老師的送行詩裡,相約“煙水江南好相見”,果然,過後不久他就從北京匆匆南返,跳出政治旋渦,一心去開闢自己的第三條新路,“三十年科舉之幻夢,於此了結”。

他聽從張之洞的建議,利用江蘇是中國主要的產棉區之一的優勢,在南通從開辦大生紗廠入手,終成中國近代實業又一開拓者。此“大生”,取《易經》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他把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內在訴求,巧妙地糅進了事業之中。

【圖說:大生紗廠】

兩張之間不可能沒鬧過意見,不過兩人並沒有撕破臉皮。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劉坤一、張之洞倡“東南互保”,張謇還是暗中牽線人之一。

只是,和盛宣懷靠著官督商辦這一模式,既有官權,又有商利相比,張謇卻舉步維艱。起初張謇選擇了純粹的商辦,在他眼中,秉政者不是什麼好東西,不足與謀。但是甩開官家單幹,張謇就明白了集資的苦楚了。

為了籌集開辦紗廠的款項,他奔走於南京、湖北、上海、通海各地,心力交瘁。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沈敬夫、陳維鏞、劉桂馨、郭茂芝、潘鶴琴,還有樊時勳成了他的支持者。而寧波人樊時勳的進入,也成了他和寧波幫之間在商業上的最初關聯。不過,在招股過程中,滬董潘鶴琴、郭茂芝在關鍵時刻退股,使籌股雪上加霜。

後來,還是張之洞給張謇想了個辦法,將自己為湖北南紗局訂購的堆放在上海楊樹浦江邊的40800紗錠“官機”作價50萬兩股金加入張謇的紗廠,還促成張謇與盛宣懷的合作——盛宣懷答應代籌25萬兩營運資金。

【圖說:張謇在南通幾乎以一己之力造一城。興實業、辦教育、做慈善。在世事飄零之時還保有家國情懷】

這兩個政敵看上去要握手言和,共創“美好的明天”。然而,就在紗廠終於動工建設之後,盛宣懷卻食言了,他似乎忘記了當年胡雪巖在創辦輪船招商局時給他帶來的憤怒,己所不欲,卻施於人。

這下,張謇的紗廠因缺少流動資金而告急。

在接下來的14天之內,張謇給兩江總督劉坤一連發5封信,給張之洞、盛宣懷發3件函電,乞求以地方公款解決燃眉之急。未果。

這段日子曾被他兒子張孝若寫進自己的文章裡——張謇“白天談論寫信籌劃得手口不停,夜間又苦心焦思,翻來覆去,寐不安枕;官紳的接洽說話,一天幾變,捉摸不定。有錢人的面孔,更是難看,推三阻四。上面的總督雖然贊助,而底下的官員沒有一個不拆臺。旁人也沒有一個不是看好看”。

即使是名氣很大的狀元,沒法籌到款的張謇還常常跑到黃浦灘對天長嘆,流眼淚。

一副很無助的樣子。

好在沈敬夫一直陪伴左右。正是在他的建議下,張謇“盡花紡紗,賣紗收花”。意思也就是,手頭上有多少棉花就紡多少紗,然後將這些紗賣掉再買棉花。聽上去很被動很讓人無可奈何,但上天卻在最後關頭垂助張謇——所幸棉紗市場不錯,大生柳暗花明,當年便有了盈利。

他的狀元身份這時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大生早期的棉紗產品有了自己獨特的商標:魁星。主要部分就是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的形象。該商標下,還設有“紅魁”“藍魁”“綠魁”“金魁”“彩魁”等不同產品線。似乎也只有張謇,才有資格為自己的產品如此命名。旁人用來,倒有些名不副實。

【圖說:海門大生第三紡織公司“彩魁星”棉紗商標】

儘管如此,張謇“心裡尚有不甘,他認定自己以狀元的身份去求人,忍受各種侮辱和譏諷,和從前入不了眼的人為伍,說些從前不會說的事,是‘以爵然自待之身,溷穢濁不倫之俗’,因此常常自己覺得慚愧難當”。(莊秋水,《張謇:狀元下海》,《看歷史》)此時的他,已不是當年痛斥袁世凱的名士,彈劾李鴻章的翰林。

只是,誰也沒想到,他在創辦大生的同時,商業環境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看來,他的所有艱辛,似乎都是為他的成功作鋪墊。他受了多少苦,日後社會就要拿出多少甜來補償。以前狀元下海,是羞死人的勾當。現在社會再看他,不僅下海撲騰得好,而且還是以前的狀元。這些條件竟成了他潛在的優勢。

於是,隨著大生紗廠的成功,他在社會的聲望更是達到了頂點。“商部成立後,他被任命為‘商部頭等顧問官’,儼然就是官方認可的商界最高領袖。”(文亭,《商會:咱們商人有力量》,《文史參考》)

這是他人生的第三度逆襲。

張謇肯定沒想到,這一切的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卻為他換來了人生的最大榮耀。

就如盛宣懷,科舉沒給的榮光,洋務卻給了。同樣,從政沒給張謇帶來快感,從商卻讓他一舉登頂。

人生往往就是一場歪打正著,你卻分不清它是喜劇,還是鬧劇。但在光明的尾巴顯露在自己的面前之時,你只能把它當悲劇對待。

也許,這種成功的來之不易,也許會讓張謇倍感珍惜。

1903年,張謇也去了一趟日本。但他不是留學,而是赴日考察。毫無疑問,日本的強大讓他感想頗深。作為知識分子,他一直有家國情懷。而作為商人,他也肯定希望國家富強,國家不幸詩家幸,但絕對不是商家的幸運。他自然希望這個國家能有所改變。不過,在革命和君主立憲之間,他願意選擇立憲。

“一方面,受傳統教育40多年並終於摘取科舉皇冠明珠的張謇,他希望透過和平的手段、漸進的方法來改良政治,特別是,在張謇看來,光緒皇帝是位開明的、力圖革新的皇帝,因此,可以在保全皇位的前提下,將皇權分出一部分,以實行君主立憲;

“另一方面,作為企業家、實業家的張謇,他的南通事業正蒸蒸日上,他當然不希望有大的社會動盪,當然希望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使之能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以實現‘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的理想。

“於是,張謇在‘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的旗幟下,一方面大辦企業、大辦教育、大辦社會事業,另一方面為君主立憲奔走呼號。於是,想遠離政界的張謇便又主動投身於政治的旋渦……”(王敦琴,《張謇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政治參與及影響》,《黨史文苑》)

他顯然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摸準了這個時代商人階層的集體訴求。“作為商人總是傾向於選擇交易費用相對較少的政治體制,希望減少由於政治體制的緣故造成的交易費用的增加。而憲政無疑比其他任何政體都更能滿足他們的這一合理要求。”(劉軍寧,《自由主義思想研究》,上海三聯書店)他的努力加聲望,讓他很好地成為了主流話語的代言人。

更重要的是,他踐行自己實業救國之地——南通,因漲沙沖積成洲,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稱通州,後周顯德三年(956)建城。其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抵黃海,南望長江,“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地處長江三角洲北部,與上海及蘇州隔江相望。從出身到地理位置,我們可以說,通滬同城。事實上,它也一直被譽為“北上海”。

【圖說:今天南通大致地理位置(藍點處)】

站在上海的高度上,這也讓張謇的話語,響徹整個“南中國”。

他終於在人生的後半截,迎來了自己的大舞臺。

要想了解張謇以及他那個時代的商人,

可以進一步深讀:

《寧波幫:

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

王千馬著

中國出版集團

現代出版社出版

採寫 | 王千馬(中國企業研究者,中國商業地理寫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發現上海1840-1949》、《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商幫系列);《新制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玩美:紅星美凱龍30年獨家商業智慧》(企業官方傳記系列);《紫菜爸爸》(人物傳記系列);以及《大國出行:汽車裡的城市戰爭》(城市發現系列)等十數部作品,並主編有《無法獨活:致喂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

2017年,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根據《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拍攝製作了五集紀錄片。2019年,“吾球商業地理”參與吳曉波頻道的12集紀錄片《地標70年》的拍攝合作,透過12箇中國地標見證新中國70年的風雨歷程!此外,“吾球商業地理”在2018年以及2019年兩度榮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年度十大壹點號”稱號)

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 大腰精

製作 | 粉紅女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