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孫權壽命比司馬懿長,卻仍然未統一三國,這是為何

在現如今,大家談到三國歸晉這個事件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的一同發出一個感慨,都說這個司馬懿真是一個老不死。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那是因為在當時的年代,司馬懿的同期對手都比司馬懿去世的早,只有他留到了最後。但是仔細的通讀歷史以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其實還有一個人,他比司馬懿死得還要晚,這個人就是孫權。但是統一三國的人卻不是孫權,這不禁讓大家都產生了疑問,孫權比司馬懿活的還要久,卻沒有統一整個三國。

在歷史上看來,孫權也並不是一個俗人之輩,他是江東吳國的主人,並且他這個孫氏是最正統的繼承姓氏,並且在曾經曹操帶著歧義的時候,就對其讚歎道說生兒子就應該生一個像孫仲謀這樣子的。由此可見,曹操對於孫權的評價還是不低的,而且對他也很看好。只是我們無從知道這個像到底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在智慧的方面像他還是在面貌的方面像他。

孫權他雖然活的是非常的久,但是他一直以來生活的方式,卻讓人覺得很憋屈,難以敘述。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那是因為孫權的父親孫堅以及他的哥哥孫策這兩個人都非常的喜歡練武,當然並不是說喜歡練武,才使他活了這麼久,而是想說他父兄兩個人都非常喜歡練武,而且打下了東吳的這一片江山,就是這樣如此喜愛武功的兩個人都在自己人生高峰的時候遭到了暗殺。

同一時間失去兩個最親的人,並且還是個個實力都不低的人,這一重大的打擊,給孫權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陰影,所以在整個東吳被孫權接管以後,他行事處處都非常的小心翼翼,也使他產生了經常懷疑他人的一種性格。這也是後來歷史上為什麼他手下有那麼多的能人異士,卻仍然沒能一統三國的原因。

在當初三國鼎立這個局面形成的時候,孫權對於其他兩個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威脅力度的,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們,一個個能力也都非常大,劉備手下著名的大將關羽也是被孫權部下的呂蒙給設計活捉殺死的。可是呂蒙再立了大功之後,卻悄然離世,三國中給出的原因是病逝的。可是我們也都能明白,一個立了大功的大將,怎麼可能會毫無反抗的,死在自己的床上。能對他下手的,也只有他的主公孫權了。

孫權部下的得力干將,不比其他兩個主公手下的人少,可是孫權對於自己手下的人保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始終不相信他們會對自己死心塌地,總是會害怕他們,再立了大功以後,會想方設法的趕自己讓位,搶走自己的江山。所以在很多大將立了大功之後,他都會秘密的殺死這些人。這也正是為何他手下有那麼多的人,卻還是沒能走到最後,統一三國。

雖然作為一個江山的主人,為自己的人身安全考慮,以及為自己的全力考慮,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當時那個亂世的年代裡,他作為一國之主,必須得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並且要學會拉攏下面的人才,使他們的心完全歸附於自己。我們就來舉一個曹操的例子,當初曹操想要使許攸歸順,在聽到許攸來到自己的營帳裡的時候,曹操沒有穿鞋,就光著腳跑出去迎接。雖然這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卻能體現出真心,也能夠使得自己的部下感覺到自己是受重視的,受尊重的。

我們再來說一個劉備的例子,劉備當初逃難的時候,聽說諸葛亮就在附近的山中歸隱,於是就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用自己的真心打動了諸葛亮。但是在孫權身上卻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東吳整個江山都是他父親和哥哥一手創造出來的。給他留下來的一些得力干將和謀士,都夠他揮霍很長時間。

然而孫權接手東吳之後,整天在屋子裡面不出來也不管政事,把自己的權力都交給部下的大將們來管,這使得他作為一個國家的主人,作為那些大將的主公們,對於部下的謀士們或者是武將們來說,影響力很小,並且是嚴重的不足。我們就來舉兩個例子,說一說。

第一個例子是當初曹操南下,陳軍都駐紮在赤壁,兩國對戰是比較大規模的戰爭,按理來說,一國之主應該在軍中坐鎮,給士兵們鼓舞士氣。可是孫權卻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周瑜,自己從來不往戰場上去。

第二個例子是當時劉備派了70萬的兵力,在夷陵那個地方擺下陣來,這也是兩國之間的戰爭,孫權不僅沒有在軍中坐鎮,更是連一個臉面都沒有露,把所有的軍事大權都交給陸遜去負責。

孫權這樣的做法和歷史上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物很像,那個人就是秦始皇。想當年秦始皇坐在咸陽宮中,讓王翦父子和李信等這些人帶著自己的兵力去統一六國。可是孫權又怎麼能跟秦始皇這樣的英雄人物相提並論呢?人家最後統一了六國,孫權雖然也放手,把事情交給自己的部下去幹,可是他對於自己的部下毫無威信可言。

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東吳的地理位置在三個國家中是排行最低的。曹操當時把握著關中擁有整個華北地區,而劉備又佔領著蜀中,蜀中這個地方容易守城,不好輕易被攻陷。更重要的一點是,曹魏蜀漢都有自己非常好的一個糧倉,所以對於他們內部兵力恢復的能力是很強的。曹操在當時夷陵戰大敗以後,沒過幾年就又能發兵北伐了,這也是他們糧倉的一個好處。

如果換做孫權,在戰爭中失敗以後,可能直接就傾家蕩產了吧。還有一件事就是在立嗣環節上,孫權總是搖擺不定,想立這個又偏愛那個,使得大臣們都沒有辦法站隊,最過分的事就是他在臨死前還又一次改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