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最能吃的狀元,背36個饅頭殿試,都交卷他才開頭,竟被康熙欽點!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封建王朝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及後備人員的制度。隋朝以前採用的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的制度導致出身寒門的普通人無法步入仕途,隋朝開始改為科舉制,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逐漸僵化,被稱為八股取士,後於20世紀清末初廢除。科舉是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三個顯著的特點。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狀元也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炫耀的一個。從唐高祖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最後一次科考, 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這些狀元經歷各有不同。這其中就有一位狀元可謂獨步古今,這位狀元因為太能吃,參加高考殿試竟揹著36個饅頭,甚至其他考生都交卷了他才剛開始寫,就這樣一個傳奇考生,最後卻被康熙欽點為狀元,此人叫做李蟠。

李蟠,江蘇徐州人。字仙李,號根庵,又號萊溪。生於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五月二十九日,卒於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四月初一日,享年73歲。李蟠出身於書香門第,詩禮世家,天資聰敏,28歲入泮為博士弟子;36歲中舉;43歲(康熙三十六年)欽點狀元,是徐州明清兩朝唯一一位文狀元。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殿試時,因對軍政、吏治、河防靖條答對貼切,符合事理,且見解獨到,遂被康熙皇帝欽點為一甲進士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

李蟠性格耿直,正直不阿,唯一不足的缺點就是特別能吃,性格沉穩,書寫速度慢,就因為這幾個特點,在參加殿試考試時,鬧出了個大笑話。公元1697年,李蟠進入最後的殿試考試,參加之前知道自己太慢,又擔心寫不完餓著自己,所以進考場之前專門背上了36個饅頭。

殿試考試開始後,李蟠慢條斯理,考題看了一遍又一遍,想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覺中其他考生都已紛紛交卷子,可是李蟠才剛剛開了個頭,監考官坐了很久,實在堅持不住了,一直催促他趕緊交卷子,這倒好,監考官越是催促,李蟠越是沉穩,最後實在沒辦法,流著淚央求主考官說:“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萬請大人莫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

監考官聽完他的話後見他可憐,特許了他的請求,此時他帶的36個饅頭早已吃完,監考官給他點上蠟燭,還專門又給他送了幾個饅頭,直到深夜才交卷。

後來康熙皇帝得知此事後,很感興趣,不但不怪罪,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竟欽點讓他當上了頭名狀元。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