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蕭讓才是梁山真正的軍師,吳用也比不上,宋江卻說他“秀才見識”

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梁山上的秀才不少,梁山第一任老大就是一個秀才。有人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是秀才是一個朝代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是社會的中層,幸運的話可以突破自己的階級,成為上層的貴族;如果不幸,就會淪落到被剝削的階級。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在我們的歷史上,最有勢力的有這麼兩種人,一種是一無所有的農民,另一種便是大地主。而以秀才為代表的這個階級,則處於他們二者之間。而且他們的地位也是浮動的,他們在經濟上處在一個剝削和被剝削之間;在政治上,他們處於支配和被支配之間。

王倫就是秀才中的代表,數次科舉不成的王倫,淪為了經濟上被剝削,政治上被支配的人。走投無路之後,王倫上了梁山創業,最終成為一個在水泊梁山這一畝三分地的話事人,他擺脫了原來的階級,實現了財富自由,成為了可以支配八百里水泊的首領。但他一旦有了一定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他便又陷入到了中間階級的一個特徵,那就是“舒則苟安”,這也就是為什麼王倫十分不願意讓林沖入夥。

梁山其實就是一個秀才集中地,即使有很多像李逵、阮氏兄弟、魯智深、武松等一樣的“一無所有的農民”,但梁山始終是一群“秀才們”說了算的。在這群秀才中,要說最有能耐的你一定會想到是智多星吳用。但實際上,梁山的七十二地煞中,也有一位秀才,其才能遠超智多星吳用。七十二地煞之首是神機軍師朱武,他的水準也可以與吳用相提並論,甚至比他要強。但這裡說的那位“秀才”,卻不是朱武,而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忽略的那位聖手書生蕭讓!

蕭讓的能力一直到梁山征伐淮西王慶的時候才得以體現,一出空城計喝退三萬兵,就是如此能耐,卻被宋江說成是“秀才見識”!其實宋江又何嘗不是“秀才見識”呢?

蕭讓的空城計

宋江帶人去收拾王慶的時候,有一場宛州之戰。宛州本也是王慶的地盤兒,被宋江拿下之後,暫時當作了攻打王慶的大本營。在拿下宛州之後,宋江決定繼續進軍,留下了花榮、林沖、宣贊、郝思文、呂方、郭盛留守宛州。守城的主官叫做陳瓘,他原本是京官,也是因為替宋江說話得罪了蔡京等人,恰逢宋江征討田虎大捷,皇帝便著他為安撫,去梁山的隊伍中督軍。

陳安撫在宛州坐鎮,宋江留下了花榮等6位武將在,沒有一個文官,於是陳安撫便提議讓蕭讓留下來。於是,宋江在留下這些人之後,繼續進軍了。

眼看宋江大軍襲來,王慶一方的人出了個圍魏救趙的主意,想要直接攻打宛城,逼迫宋江退兵。宋江聽了吳用的話,沒有回軍救援。

而宛城卻因為宋江的不回援,差一點再次落入敵手。王慶一方的多次調兵,用調虎離山的計策,將花榮、林沖、呂方、郭盛都調開了,此時城中只剩下宣贊、郝思文以及一萬老弱殘兵,面對三萬敵軍,陳安撫顯得束手無策。

此時蕭讓出了個空城計的主意,其實行方式和諸葛亮的空城計如出一轍。而且,還在王慶的兵馬撤退的時候,及時殺出,讓敵方丟盔卸甲。

宋江的鄙視

蕭讓如此大功,陳安撫也是對其褒獎不已。唯獨到了宋江口中,蕭讓的功勞和智慧,就成了“終是秀才見識”。宋江為什麼對蕭讓如此鄙視,卻對只會耍些小聰明的吳用頗為依賴呢?

其實這當中有兩個原因:

其一,吳用是宋江的心腹,這點毋庸置疑,因為只有吳用和花榮,在宋江死後在其墳前自盡了。而蕭讓卻不是宋江的心腹,他只是宋江利用的一個技術型人才,宋江對蕭讓其實沒有太大的重視。

當初留守宛州,也是在陳安撫的要求下,宋江才將蕭讓留下來的,這就讓宋江心中有了些許疑慮,會不會自己手下的蕭讓,現在攀上了陳安撫的高枝兒?從蕭讓的結局來看,其實也不難發現,蕭讓其實早已不再是梁山的蕭讓了。

徵方臘之前,蕭讓就已經被蔡京留下來了。要知道蔡京可是梁山的死對頭,這當中就算沒有貓膩,也會被看成是有貓膩的!

其二,宋江說蕭讓是“秀才見識”,其實宋江自己才是真正的“秀才見識”。

梁山中的很多好漢其實實力不弱,但就是因為宋江的“秀才見識”,導致了他只重用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那些有本事,卻身份較低的人,便只能被束之高閣了。

關勝、呼延灼等人自不用說,他們都是朝廷降將,原本的身份,就是宋江一介小吏難以企及的;柴進、李應這些人更不用說,他們都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現在稱之為大地主;即使有一些像阮氏兄弟、劉唐一樣的人,那人家也是“前朝”老將;再有一些李逵、張橫等人,這些雖然身份不高,但都是宋江的親信;像武松、魯智深等人,人家原本就是一山之主,和宋江是平起平坐的人物,和梁山搭夥之後,自然也要給足了身份。

像蕭讓、朱武、呂方、郭盛等等這些人,實力不弱,卻受不到重視,終究還是宋江的“秀才見識”影響了他!

其實以蕭讓在宛州所展現的本事,當梁山的軍師綽綽有餘。

蕭讓的空城計對付王慶的三萬兵馬,對方無論是進還是退,其實都可以自如應對。蕭讓有兩個安排,第一是從老弱當中挑出能戰之士,組成突擊隊,潛藏在城內;第二,老弱都拿起旗幟,以做疑兵。

敵軍進,說明他們相信空城,突然殺出一隻五千人的軍馬,敵方必然大亂,宛城之圍可解;敵軍退,說明他們相信有埋伏,在他們慌張撤退的時候,突然殺出一隻兵馬,他們自然也是方寸大亂。

這等計謀卻被宋江不屑地說成是“秀才見識”,可見宋江的成見有多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