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的戰馬一般連續可跑多少公里?真有有“日行千里”的寶馬嗎?

龍德不可系,變化誰能謀。驊騮亦駿物,卓犖地上游。怒行追疾風,忽忽跨九州。 轍跡古所到,山川略能周。鴻蒙無人梯,沆漭繞天浮。巉巖拔青冥,仙聖所止留。 欲往輒不能,視龍乃知羞。——王安石《驊騮》

在動物中,四肢修長,肌肉發達的馬是最擅長長途奔跑的。當然,再好的馬兒也不可能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因為作為食草性動物,馬的能量聚集的速度很慢,而奔跑是一項特別消耗能量的運動。

現在公認馬匹中跑的最快的是英國的純血馬,但是這種馬持久力差,擅長短途衝刺,不能跑長途;相比之下,阿拉伯馬的永續性較強,其奔跑的平均時速大約為20公里,衝刺時達到60公里。以20公里的時速計算,阿拉伯馬可以連續奔跑100公里。

史書中也記載過一些特殊的“寶馬”,其在馬族中的地位,可能相當於人類中的一級運動健將吧。據說汗血寶馬時速能達到80公里左右,可以連續奔跑200公里以上,不過這種記載的可信度我是不太相信的,即使是有,也只能是特例。

自古論兵,必以馬為先。在冷兵器時代,若沒有強大的騎兵,就不可能成為軍事強國\“。冷兵器時代,騎兵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兵種。在古代戰爭中,騎兵就是一支機動性極強的機械化部隊,以步兵對抗騎兵,難度是十分大的。說戰馬是古代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體是不錯的。

如果單論經濟文,宋朝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高峰。但是無論是面對契丹人,金人,還是西夏人,戰馬的劣勢使得宋朝在戰爭中總是十分吃力,可以說是敗多勝少。這是因為宋朝喪失了北方大部分戰馬產地,騎兵的發展先天不足,導致軍力弱小。那些適合馬匹生存的地區,基本都被少數民族政權掌控,宋朝失去了優良戰馬來源,焉能不敗?

宋朝雖然透過建設馬監,推動馬政發展,但是,馬匹質量還是難以和西北地區區的戰馬相比。所以宋朝不得不向吐蕃、党項購買戰馬。但是後來宋朝同西夏交惡後,宋朝失去了西北地區這一戰馬的重要來源,只得轉而購買川馬。矮小的川馬無論戰鬥力還是負載力,都無法同西北的戰馬相比,因此宋朝的騎兵戰鬥力也急劇下降。

馬的運動黃金年齡是三歲至十歲,此時的馬正處於青壯年時期,速度最快,耐力最強。為了保證戰馬的質量,古代統治者很重視馬匹的飼養管理和病馬的治療。宋朝時,就設定了專門養馬的“謙兵”,併為部隊配備隨軍獸醫,以治療病馬。

與宋朝同一時期的契丹、党項、女真和蒙古等北方遊牧民族,騎馬射箭是其基本生活方式,也是他們的基本生存技能。強大的騎兵,在其崛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遊牧民族生活在草原地帶,極擅養馬。遼道宗時,“牧馬蕃息多至百萬”‘;金國的馬匹雖沒有遼的多,但也有五十餘萬。因此,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一般在長距離行軍中,都會帶上兩匹或者更多的戰馬,以便隨時換乘,滿足奔襲作戰的要求。所以,我們不能單純被史料上記載的這些遊牧民族騎兵的機動能力給騙了,實際上並不是他們的馬能一口氣跑幾百裡,而是他們的騎兵“每軍一名,馬三匹”的結果。如果單純以每一匹馬的腳力來算,也就是每日百里左右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