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是怎樣的一個人,歷史上如何評價他?

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從竹林走向朝堂後,他位總鼎司,卻當官不任職,遇事推諉,而把全部心思用在為自己謀劃上。他遇事處世以自我得失為中心,以維護家族利益為準則,而置國家朝廷於不顧。

但王戎少年時代非常聰明。《晉書王戎傳》說他“幼而穎悟,神采秀徹”。裴楷說他“眼爛爛如巖下電”。他幼年時卓然不群,確有驚人之處,史傳說他六七歲時,與群童一起到宣武場看戲,關在檻中的猛獸大吼一聲,山搖地動,眾人聞之無不驚慌失措,四處奔突,唯有王戎神色自若,站立不動。坐在閣上的魏明帝見了,甚為讚賞。他又聰慧過人,善於思考,常有奇思。一次王戎與群小兒戲嬉道旁,見路邊李樹果實累累,眾小兒歡喜異常,爭相攀樹,獨有王戎不去。人問其故,他說:“樹在道邊,果實無人摘,味必苦。”此人不信咬一口摘來的李子,果如所言。所以《世說新語賞譽》注引王隱《晉書》曰:“戎少清明曉悟。”

王戎少時卓異,進入官場後雖身居高位,俸祿豐厚,但他卻以貪鄙吝嗇,聚斂獲譏於世。史載南郡太守劉肇向王戎賄賂簡中古細布五十端,被司隸糾劾,王戎因訊息已走漏,便沒有接受,故得不追究,為此朝中議論紛紛。皇帝為他開脫,對朝臣說:“戎之為行,人豈懷私苟得,正當不欲為異耳!”但皇帝越為他解釋,他就越為人鄙視,名聲亦由此大受損。

王戎的聚斂、吝嗇也是有名的,史傳說他:性好興利,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積實聚錢,不知紀極,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而又儉嗇,不自奉養,天下人謂之膏肓之疾。《世說新語儉嗇》說他的侄兒結婚,王戎借給他一件單衣,事後就急著向他要回。王戎家有好李,自己捨不得吃,就賣了,又怕別人得了他家的李子種,就將李子核鑽通了才賣。他的女兒嫁給裴顧,結婚時向他借了幾萬錢。女兒歸寧時因沒還錢,王戎不給他好臉色,女兒知道他的心思,急忙還錢,他才顯得和悅些。王戎吝嗇似乎是一種變態心理,而他聚斂的目的又“不自奉養”,亦不援助他人,甚至對至親也錙銖必較。孫盛《晉陽秋》說:戎多殖財賄,常若不足。或謂戎故以此自晦也。《晉陽秋》是把王戎的聚斂當作韜晦之計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