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過年時,家裡張貼的“福祿壽”三星,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

過年貼年畫這種風俗在現在愈發少見了,以至於,很少有人知道年畫中“福祿壽”三星的由來。你知道嗎?最早的“福星”的形象是非常恐怖的;“祿星”在成為神仙之前是一個道法高明的道士;“壽星”的大腦門是長壽的象徵。今天,筆者便為大家帶來一系列關於“福祿壽”三星的“冷知識”,以饗讀者。

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習慣將之稱作“歲星”、“福星”。隨著我國考古學家開掘了馬王堆漢墓,我們從帛書《五星佔》中看到了古人關於木星的記載。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十分發達,古代學者透過觀測發現,在木星公轉的十二年週期中,這座星球的氣候也在發生著週期性變化。

此外,木星是九大行星中與太陽活動週期最相似的。因此,古人將木星視作主管農業發展的星官,《史記》、《漢書》等文獻中均出現了類似的說法。從《史記·天官書》中的記載來看,早在兩千年前的東周時期,列國諸侯就已經開始為歲星修建廟宇,進行祭祀歲星的活動。

從後續的史料來看,這種“木星崇拜”一直持續到清末,可謂歷史悠久。在唐人所繪的《五星二十八宿圖》中,我們能看到一千三百年前古人想象中星官的形象。在這幅畫卷中,收錄了金木水火土五位星君及二十八位星官的造像。“福星”被列在眾星之首,可見,在古人眼中木星的地位是最高的。

不過,《五星二十八宿圖》中“福星”的形象有些駭人,他的長相與怪獸無異。圖上的“福星”長著虎頭,眼睛像獵豹一樣怒目圓睜,又像讀書人一樣穿著簡樸的長衫,而他胯下的坐騎竟是一頭兇悍的野豬。據悉,繪製這幅星君圖的梁令瓚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在唐朝天文學界梁令瓚有著極高的地位。

此外,梁令瓚還是一個精通肖像畫的畫家,所以,梁令瓚筆下的“福星”必定是被唐人認可的福星形象。之後,或許是古人認為“福星”不該長著怪獸的模樣,所以,人們對福星形象的理解逐漸發生了轉變。在《新唐書》中,就有這樣一個清官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時期的地方官陽城,據說,此人就是福星的人間化身。唐朝時期,朝廷有這樣一個奇怪的規定,那就是:每年道州都要從民間挑選一些身量短小的侏儒,在將他們閹割後作為貢品送進皇宮當太監。不過,道州並沒有那麼多侏儒,根本無法滿足朝廷的需要。

所以,為了自己的政績,每一任道州刺史都會人為製造侏儒,他們將身體健全的小孩子塞進罐子,僅讓小孩的頭部露在外面,並派專人餵養小孩。久而久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被陶罐拘束,身體畸形成為“人造侏儒”,被地方官們閹割後送入皇宮,滿足統治階層的用人需求。

陽城擔任道州刺史後,冒著生命危險向皇帝上書,表示自己絕不會進貢侏儒,為當地的兒童免除了無妄之災。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將陽城拯救兒童的故事寫進了《道州民》中:

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

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為道州任土貢。

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老翁哭孫母哭兒。

一自陽城來守郡,不進矮奴頻詔問。

城雲臣按六典書,任土貢有不貢無。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無矮奴。

吾君感悟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於今受其賜,欲說使君先下淚。

仍恐兒孫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為字。

老百姓認為陽城就是福星的人間化身,是上天派來拯救萬民的。因此,在陽城過世後,老百姓將他的造像擺在廟中,將陽城當作福星供奉。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福星”陽城的形象變得和藹可親,越來越接近現在年畫中福星的形象:一個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慈祥老者。

正所謂“功名利祿”,“祿”是官運的象徵。至於祿星的身份,有人認為:他是庇佑考生高中的文昌星,也有人認為他成仙之前本是個高明的修道者。不論祿星的身份是什麼,他的身上都寄託了老百姓對“祿”這個字的理解。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興盛,因此,保佑官員仕途的祿星迅速“走紅”,民間掀起了一陣供奉祿星的熱潮。畢竟,每個寒門子弟都希望透過金榜題名來改寫自己的命運,但是,古往今來能金榜題名的考生又有幾人呢?入仕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數不清的考生在競爭的過程中失利,一生未能躋身官場。

既然靠自己努力很難達成目的,考生們自然會尋求神靈的庇佑。就這樣,祿星廟香火鼎盛,前往祿星廟中祈求保佑的百姓絡繹不絕。有趣的是,祿星的形象非常像古代的達官顯貴,派頭十足。在祿星的造像中,我們會發現在這位器宇軒昂的祿星身邊,往往會出現幾名“辦事員”以襯托出祿星高貴的身份地位。

幾乎每座祿星廟中,都有“蟾宮折桂”、“獨佔鰲頭”等象徵著高中的紋樣,營造出一幅金榜題名的意境。

並且,祿星還“兼職”——送子神仙。

或許是某對求子不得的夫妻在供奉了祿星後喜得貴子,老百姓在發現了祿星還能保佑人們生兒子時,祿星廟的香火更加鼎盛了。我們能在明朝時期的戲劇唱詞中,見到“祿星抱子下凡塵”的臺詞,可見,至少在明朝以後,祿星便“兼職”成為送子神仙。

在坊間傳說中,祿星又被稱作“送子張仙”。《歷代神仙通鑑》中對這位“張仙”是這樣記載的:

五代時期,有個名叫張遠霄的道人,在青城山上修煉。據說,張道士的法寶是一把彈弓,他十分擅長彈弓射擊,百發百中。張遠霄在修行過程中,在世間遊走,用他手中的彈弓剷除了危害蒼生的妖魔鬼怪。後來,張遠霄得道成仙,人們為了紀念他,將他奉為祿星。

我們不得不佩服老百姓的想象力,祿星庇佑官運和送子在宋朝文人的筆下進行了“有機結合”。蘇洵在自己的名作《張仙贊》中提到,他的兩個有出息的兒子蘇東坡和蘇轍,就是張仙送來的神童。由於,蘇東坡和蘇轍哥倆在同一年高中進士,老百姓都覺得這就是祿星庇佑所致,因此,“張仙”的名氣更盛。

雖然,在我國古代並沒有船底座阿爾法星的說法,但在我國古代,這顆星辰有了更響亮的名字——壽星。這顆星位於南半天球,在南緯五十度附近。因為地理原因,在我國北方很難觀測到壽星。司馬遷字《天官書》中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興建了壽星祠,在此地祭祀壽星祈福。

我們都知道,壽星的手裡有一根手杖,那麼,這個手杖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漢書》的記載,漢明帝治國期間,曾進行過一次關於壽星的祭祀活動,還安排了一場“百叟宴”。當時,所有年齡超過七十歲的老人都在受邀之列,只要滿足年過古稀的條件,不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有資格成為皇帝的賓客。並且,在這場飲宴過後,漢明帝還為老人們準備了禮物——一份肉、谷、米,以及一根雕工精緻的柺杖。

到了南北朝時期,壽星杖的材料發生了變化,由此前的斑鳩杖變成了桃木杖。那麼,為什麼要選擇桃木作為柺杖的材料呢?相傳,桃木不但有辟邪的功能,還有延年益壽、祛病強身的作用。時間推移至明朝,統治者下旨取消了自秦漢以來國家祭祀壽星的慣例,完全去除了壽星的政治色彩。從這以後,壽星來到民間,享受萬民香火。

說到這裡,很多人要問:壽星的前額為什麼如此突出?

由於,壽星預示著長壽,與道教“長生不老”的終極目標不謀而合,所以,道教文化被逐漸融入到壽星崇拜中。眾所周知,道教的養生觀念在古代是比較先進的,這也讓壽星的形象受到影響,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我們不難發現,年畫中壽星的形象與老子頗為相似,尤其是他們都有著碩大無朋的腦門。

現存最古老的的壽星形象,是永樂宮壁畫上的壽星。在永樂宮壁畫上,總共出現了幾千名神仙,不過,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發現壽星,畢竟,壽星公的大腦門太顯眼了。

古人認為壽星長著大腦門,這與道教養生術營造的長壽意象有直接關係。例如,被道教視作仙鶴的丹頂鶴,它們的頭部高高隆起。此外,王母娘娘喜食蟠桃,這種水果每三千年才能收穫一次,食用蟠桃的凡人能夠益壽延年。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意象的融合疊加,最終,使壽星的腦門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湖南長沙有一條壽星街,這條街道之所以被命名為壽星街,是因為在民國時期這裡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的壽星祠。根據地方誌書的記載,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人在這裡修建壽星祠,壽星祠幾經翻修,一直持續到民國。

那麼,為什麼古人要在長沙修建壽星祠呢?

因為長沙城的南方就是壽星公的福邸——衡山。我們經常會祝願老人“壽比南山”,這句成語中的“南山”說的就是衡山了。

參考資料:

【《五星佔》《史記》、《漢書》、《五星二十八宿圖》、《天官書》、《歷代神仙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