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元宵節印記,誰吃過三毛錢一碗的湯圓,在當年可算是“高消費”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非常多的習俗,全國各地最為主要的習俗有:打燈謎、有的地方放孔明燈、南方放河燈、還有舞獅會、踩高蹺、觀燈、吃元宵等,同時它也是古代農耕民族新年結束的標誌,開始進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辛勤勞動。

中國的傳統節日,離不開吃

有人開玩笑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吃文化”,在不同的節日雖然也有各自的儀式活動,但是都離不開吃,過年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這是非常明顯的,雖然現在各大城市都會在老城區或者老街上辦廟會,舉行包括:踩高蹺、打燈謎等娛樂活動,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過元宵節的標誌還是吃湯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湯圓”這個名字的原因,有“圓滿結束過年的意思”?

湯圓在過去就像餃子一樣,屬於“高消費”食物,大多數人,一年也只能吃到一次,而且是一碗,這一點可以從那首《賣湯圓》歌曲瞭解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一碗最普通的湯圓是三角錢,在當時來說,絕對是“高消費”,由於是剛進入市場經濟,人們還不是很富裕,大多數家庭在元宵節這天,都是自己包湯圓吃,能夠吃得起“小二哥的湯圓”,屬於“先富起來的人”。

可能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那時的湯圓是真的好吃,又粘、又香、又甜,由於平時市面上也很少有銷售(更主要的是買不起),所以小朋友們才非常期盼,就像盼過年吃餃子一樣,所以正月十五這一天,所參加的活動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應該屬於條件反射吧!

那時吃湯圓,既是一次高消費,也是一頓難得的美味,無論是誰,只要在飯店吃過一次飯,都可以向身邊的小夥伴炫耀很久,因為那個年代“

下飯店就是非常有面子的事,不管吃的是什麼,哪怕是一碗雞蛋湯加饅頭、畫卷,更不要說吃了一碗湯圓了

”,小朋友們都會羨慕不已,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每天都可以吃外賣。

小貼士:

那時普通工薪族的工資在幾十元;

湯圓已經成了高糖、高油,不易消化的日常食物

隨著收入的增加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管是湯圓還是元宵,常年在各大超市的冰櫃裡都有銷售,這也直接導致,吃湯圓與吃餃子一樣,變得不再高不可攀,而且對於一些“三高”人群來說,還不宜進食它們,它們的價格上,與我們的平均收入比,也變得不再高不可攀,一碗普通湯圓的價格也就在幾元錢,品牌的湯圓也就30多元。

不知道隨時都可以吃到,還是真的質量下降的原因,對正月十五吃湯圓已經沒有了過去的期盼,即使品嚐,也只能淺嘗輒止,不敢多吃,一怕油膩,二怕糖多,由於平時運動量很小,還擔心消化不了,總之湯圓已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美食。

禁燃才發現“鞭炮”對年味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小夥伴抱怨年味變淡,對過年的那種期盼感也越來越少,“

平衡點

”認為主要是因為物資過於豐富,餃子、湯圓這種過去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美味,現在進入了日常生活,而對“吃”的期盼,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條件反射。

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禁止燃放煙花看出來,過去隨便放煙花爆竹,人們便感覺不到煙花對過年的重要性,隨著“禁燃”的城市越來越多,過年期間開始變得安靜了起來,才發現燃放鞭炮帶來的年味十足,那種喜慶感沒有了。

那麼,你是否吃過或者聽說過“三毛錢的湯圓”呢?歡迎留言討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