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朝歷史上,有7個人曾無限接近皇位,其中一個還有皇帝封號

清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中原王朝所不同的是,在皇位傳承方面不太講究立嫡立長,而採取立賢的辦法。從皇太極開始一直到咸豐,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只有道光一人,其他都是庶出。

不立嫡長而立賢,可以確保皇位繼承人足夠優秀。但同時也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容易導致皇子同室操戈,不擇手段爭奪皇位。皇太極、順治、雍正、咸豐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繼承皇位的。

立賢制既然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皇子們就難免滋生野心,有清一代皇位的爭奪一直十分激烈。而且清代歷史上,也確實有幾個人曾無限接近皇位。

第一個是代善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是大妃所生屬於嫡出。長子褚英被努爾哈赤處死後,大貝勒代善被努爾哈赤定為太子。

代善在後金國的實力不容小覷,他掌正紅、鑲紅兩旗,而且褚英的兒子杜度自父親被處死後,也跟隨代善。杜度獨掌鑲白旗,這樣算起來代善就有八旗中的三旗。

代善資歷最老,且戰功卓著,且為人溫和,確實是汗位的合格繼承人。可惜的是他卻與努爾哈赤的繼妃十分曖昧,又虐待自己的兒子,加上皇太極等貝勒在背後煽風點火,努爾哈赤一怒之下奪去了他的太子之位。這也是代善第一次錯失良機。

努爾哈赤死後,遺詔八王共治國政,沒有明確提出繼位人。以代善的實力而言,他要想當這個大汗,估計誰也難不住。可是代善卻審時度勢,推舉皇太極繼承汗位。顯然,代善這次並非是錯失良機,而是有意讓位。因此,代善算是大清朝第一個與皇位擦肩而過皇子。

第二個是豪格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也是嫡出。皇太極由於是暴死,沒來得及選定繼位人。他死後,兩黃旗極力擁護豪格繼承帝位,而兩白旗擁護多爾袞繼位。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兩紅旗、兩藍旗基本持中立態度,但略有偏向豪格。加上兩黃旗大臣索尼、鰲拜等人發難,在討論人選時甚至不惜以武力相逼。

眼看皇位即將到手,可豪格卻客氣了一番,並離開了議政現場。這一舉動讓豪格錯失皇位。多爾袞見自己繼位無望,便推選了僅有六歲的福臨繼位,讓他白白撿了個便宜。

第三個胤礽

清代皇帝當朝立太子的先例只有康熙一人,努爾哈赤時期還不是大一統的王朝,也沒有稱帝,因此褚英、代善的太子只是個名義上的說法。而胤礽卻是正式的太子名分。

康熙對胤礽抱有很大的期許,可是胤礽不爭氣,他不甘心久居太子之位,在索額圖等人的慫恿下,幹出了不少以下犯上的事。康熙鑑於胤礽對皇權的威脅,第一次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隨著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的加劇,康熙為了平衡諸皇子之間的平衡,加上他對胤礽還沒有完全放棄,於是又立他為太子。可時過不久,胤礽再次被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明立的太子。

第四個是永璉

永璉是乾隆皇帝的次子,生母是孝賢皇后,絕對的根正苗紅。乾隆對這個皇子十分喜愛,從永璉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出隱示承宗器之意。

雍正以後,為了杜絕禍起蕭牆、皇子爭儲的慘劇,雍正皇帝創立了秘密立儲制。乾隆按照這個制度將永璉密定為繼承人,將他的名字寫入了立儲詔書,藏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可是永璉沒福氣,在乾隆三年去世,乾隆皇帝正式追封永璉為皇太子。後來乾隆皇帝禪位給皇十五子永琰(嘉慶皇帝)時,還要求他在永璉墳前以皇子身份祭拜,說永璉是名分早定,即使你當了皇帝也要行大禮。

第五個奕?

奕?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道光皇帝這一輩子渾渾噩噩,沒有做過什麼大事,是一個十分平庸的皇帝。他唯一的特長就是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而且三十年如一日,這一點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也確實難得。

道光帝在選擇繼位人時十分猶豫,他對皇四子奕詝的品性十分看重,但他的缺點是才力略有不及;對皇六子奕?的才能則十分看重,兩個人選之間很難決斷。

兩個皇子為了太和殿的那個寶座明爭暗鬥,並最終上演了一場“師傅對戰”,結果是奕詝的師傅杜受田更勝一籌,為奕詝贏得了皇位。

道光帝臨終前留下遺詔以奕詝繼承大統,但同時又覺得對不住奕?,因此留下了“封皇六子為親王”的遺詔。這也是清代傳位遺詔中,唯一出現了兩個皇子名字的特例。奕?也因此與皇位擦肩而過。

第六個是溥儁

溥儁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和同治帝是堂兄弟。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一心要廢了光緒帝,然後在宗室當中選出一人繼承皇位。這個人選就是溥儁。

慈禧打算是在庚子年的元旦,讓光緒帝宣佈退位,以溥儁繼承大統。可是當時的輿論對慈禧很不利,加上各國列強只認光緒,所以慈禧迫於壓力不得不後退一步,暫立溥儁為“大阿哥”,即過繼過同治帝。然後再找適當的時機讓溥儁繼位。

可是這個溥儁也是個不著調的主,當上大阿哥後便以為是真皇帝,在皇宮大內為所欲為,連光緒也不放在眼裡。加上庚子之亂後,列強明確提出只承認光緒皇帝,這樣一來,慈禧不得不廢除溥儁的大阿哥名分,哪裡來還到哪裡去。

第七個是多爾袞

之所以將多爾袞放在最後,是因為他才是真正意義上離皇位最近的皇子。一來是他以攝政王的名義秉持了多年的朝政,和皇帝的權力並無二致。

再者,多爾袞死後也被順治帝追封為“義皇帝”。只不過,多爾袞死後不久便被清算,他的皇帝封號連同睿親王的爵位全被削去,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為他平反,恢復了爵位和配享太廟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