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孫權的荊州戰略唯有佔領荊州,才有東吳在三國爭雄中的歷史地位

孫權的荊州戰略對東吳的生成發展也有極大關係。荊州是他得以保守江東、發展勢力的重要門戶,能與北方曹魏長期抗衡的一道屏障。惟有佔領荊州,全據長江,才有東吳在三國爭雄中的歷史地位。

孫權繼承父兄孫堅、孫策的基業為東吳之主,是在公元200年。

當時孫權只有18歲,東吳只有吳郡、會稽、豫章、丹陽、廬江、廬陵六郡。孫策臨終時囑咐孫權好好‘’保守江東‘’,指出中原正在大亂,以吳、越的人力,據守三江險要,足以坐觀成敗。對孫權來說,最重要的是保守江東,再根據形勢的變化擴張地盤,鞏固江東,稱霸立業。而荊州則是他保守江東、擴張勢力的首要目標。因為荊州位於東吳的上游,是東吳立國的屏障,佔領荊州,才能全據長江,北與曹魏抗衡,西與蜀漢形成犄角之勢,成為三分天下的鼎足之一。

孫權年輕而有抱負。他看到漢室已經到了垂危的階段,繼承父兄之業後,想跟齊桓公、晉文公一樣創一番霸業。他把這個想法悄悄告訴周瑜向他推薦的魯蕭,倆人單獨秘密商談。魯肅說:為將軍考慮,只有保守江東,觀察形勢的變化。現在應當乘曹操在北方用兵、無暇南顧的機會,‘’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就是能建立像漢高祖一樣的基業。孫權回答說現今只想治理好本地區,希望能輔助漢王室,你所說的我還沒想到。其實他內心很高興,後來他把這次與魯蕭的交談說成平生第一大快事。

赤壁之戰前,甘寧從荊州投奔東吳,向孫權獻計早日奪取荊州,不要掉在曹操的後面,並說攻荊州應先攻黃祖。孫權跟黃祖本有殺父之仇。孫權父親孫堅,在參與平定董卓之亂時,曾獲傳國玉璽欲自得,袁紹指令劉表於途攔截,以後孫堅為此進攻荊州,被黃祖部下施冷箭射死。孫權繼承孫策即位後,已攻過黃祖。甘寧獻計後,孫權於是在公元207年再次發兵進攻夏口,殺死劉表江夏太守黃祖,俘虜了數萬男女。當曹操南取荊州、劉表病亡的訊息傳到東吳,魯肅又向孫權進言:‘’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孫權採納魯肅建議,立即派魯肅以赴荊州弔喪為名察看動靜。這都說明孫權以荊州的關切,據有荊州的願望十分強烈。當曹操大軍壓境,形勢十分緊急的關頭,孫權又斷然採納魯肅、周瑜的意見,聽從諸葛亮的勸告,作出了聯合劉備抗擊曹操的果斷決定。這既是為東吳的前程著想,也是從荊州得失利弊對東吳的影響考慮。經這扣人心絃的赤壁之戰,東吳保住了,而且取得了荊州的江夏郡、南郡等地;儘管一度將南郡借給了劉備,但東吳的勢力大大增強了,首次敢於向曹操戰略重地合肥進攻,並向南攻取了嶺南的交州。為了便於跟曹操抗衡,赤壁之戰後,孫權於公元211年徙都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今南京)。當荊州之爭激烈時,又將都遷到公安與武昌(今鄂州)。

對孫權來說,荊州也是他的命根子。在爭奪荊州反覆較量的過程中甚至為取得荊州而背棄吳蜀聯盟,結好曹魏,向曹魏俯首稱臣,不惜採用一切手段。因為有了荊州才有他的東吳,才能抗禦強大的曹魏。曹操之後的魏文帝曹丕,曾經接連三次發動大兵攻吳,都因由荊州至東吳千里大江的險阻而徒然勞師,只能望江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