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黃陂發展設施漁業,“花式”養魚養出高產量

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的武漢華豐聚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池塘邊整齊地擺著一排排軍綠色的集裝箱,遠遠看去很神秘。工人將袋中的飼料撒到集裝箱,箱內水面頓時翻騰起來,魚群紛紛張嘴吞食。原來,集裝箱竟是一個個“地上池塘”,這裡是黃陂設施漁業又一個新樣板。

記者走近集裝箱看到,一個個箱體大約25立方米,箱內的水24小時不間斷迴圈流動。集裝箱旁邊,有一排排銀白色巨型大桶,工作人員正騎著可升降的電動車輛,一邊檢查魚群的健康狀況,一邊將攪拌均勻的飼料拋灑進桶內。

武漢華豐聚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鄒勝華介紹,這種集裝箱養殖模式興起於2016年,是最早的水產設施養殖模式,年產魚比傳統水面養殖翻了4倍。2020年,公司又開始推廣新水產設施養殖模式——零排放陸基圈養模式,比起集裝箱,這種零排放陸基圈養模式造價低,單體養殖面積更大。

鄒華勝是黃陂區首批嘗試設施漁業的養殖戶,目前500畝養殖水面上有10組集裝箱,65個陸基圈養池,設施漁業水體近10000立方米。已陸續投放了300多萬尾魚苗,除了四大家魚,還養殖了鱸魚、花菇、銀鱈魚、圓吻鯝等特色水產品。預計年出產成魚可達200萬斤左右,實現年產值近2000萬元。

武漢華豐聚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勝華說:“後期準備探索水產品的深加工,打造成魚回收一條龍產業鏈,帶動周邊養殖戶共同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近年來,黃陂大力發展設施漁業,推廣陸基工程化、池塘設施化、迴圈水工廠化等生態高效養殖方式,鼓勵、幫助養殖戶合理轉型升級,實現了漁業增效、生態增綠。

武漢市黃陂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水產站站長易紅剛說:“我們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另一方面透過省市區的網路技術培訓,助力企業適應不斷髮展的設施漁業。”

易紅剛介紹,設施漁業是近年興起的水產養殖模式,養殖集約化、高密度化,以科學的精養技術,實現魚類全年穩產、高產。同時還解決了宜漁土地資源短缺、養殖用地和用水成本逐漸上升等問題,綠色養殖推動黃陂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編:寇玲玉

融媒體記者:梁茜

通訊員:謝聰 趙猛 戴可

編輯:羅暉

【來源:武漢廣電網_武漢】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