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戰,秦國虎狼之師傷亡20萬?這場戰爭趙國沒有取勝機會

長平之戰,秦國根本沒有傷亡二十萬,根據戰場態勢分為三個階段,王齕跟廉頗在第一防線攻守,第二階段是王齕跟廉頗在丹水對持。第三階段就是趙括被白起圍于丹水河谷。這三個階段裡,秦軍攻勢最猛的是第一階段。趙軍攻勢最猛的是第三階段,所以傷亡也大多是在這兩個階段。

而第一階段傷亡絕不可能超過三萬,因為王齕所率領的秦軍數量是比不上後面白起的,數量在三十萬左右可以接受,但是古代傷亡超過十分之一就很有可能軍心不穩。而第三階段秦軍依託地形築建工事圍困趙軍,本質上是圍而不打的態勢。而趙軍攻勢最猛的第三階段只有開始的三天到五天,因為趙軍斷糧,最多保持三五天的強烈攻勢,之後的攻勢對於秦軍來說可以輕鬆抵禦。

如果說這三天的攻勢能造成秦軍十幾萬的傷亡,小編是絕不信的。而趙軍總共戰死的大概三十萬左右,這些人大多數是被圍後而死,更大的機率是餓死。依據推測,秦軍總共傷亡在十萬上下。第一階段最多三萬,第二階段最多兩萬,第三階段在五萬左右。趙軍第一階段在二到四萬,第二階段也是二萬左右。第三階段四十萬左右,其中第三階段除掉被坑殺的二十萬,剩下的也大多是餓死,死於突圍的恐怕是六到八萬。

當時秦趙兩國騎兵參戰,不是利用馬的速度帶來的慣性用近戰兵器衝殺,而是用弓弩,可是秦國弓弩的射程高於趙軍,趙國蒙古馬速度比不上秦國河套馬,趙國又沒有利用蒙古馬耐力優勢迂迴作戰,秦國能戰能退。廉頗是中山苦陘人,年幼的時候還是中山國民,苦陘-井陘是山地防禦體系,廉頗善守不善攻是正確的評價,其年輕時打敗齊軍是上了五國伐齊的順風車。

幾之戰敗秦是因為趙奢珠玉在前,打敗的只是殘兵敗將。晚年打敗燕國曾經與慄腹三戰三平,最後是燕國出了叛徒才打敗了燕國。廉頗一生就沒有打過一場奔襲戰,而白起華陽之戰可以和趙奢李牧比肩,胡服騎射後趙滅中山,廉頗才成為趙將,全程沒有參與趙國騎兵改革,這樣的人怎麼可能靈活運用騎兵,趙國當時用廉頗,根本沒有想過反擊或決戰。

秦國有不世出的秦昭襄王和正值成熟期的文臣武將,而趙國恰在關鍵時刻是無能的趙孝成王,有經驗的大臣正值暮年,後起之秀還青黃不接。真要是巔峰期李牧,絕不會像廉頗那樣被動死守,李牧最擅長致人而不受制於人,機動防禦。李牧的軍事才能絕不亞於白起,白起有秦國綜合國力保障,可以選擇不打無把握的仗。李牧從來不直接和秦軍硬碰硬,長平之戰是秦軍已經不怕任何硬碰硬了,當時誰也吃不掉秦軍了,李牧打防守和主動出擊已經沒有優勢了,耗國力趙國當時已經頂不住了,秦國當時的國力趙國已經甩開趙國太多了。

秦國不僅是白起,昭襄王非常明白這場戰爭的性質,久拖不利,一直在尋找突破口,本質上是一場兩方的決策者的心理戰術,很顯然,老成的秦王戰勝了年輕沒耐心的趙王,就跟下象棋下圍棋一樣,下成死局只能和局之後就不是戰術的問題了,就是雙方心理博弈了。秦趙對戰,趙國會敗是理所應當的,當時秦國實力跟其他國家就不是一個檔次。但是敗得這麼慘才是引起重視的原因,趙國用趙括乃是不得已而為之,沒有糧食只能速戰速決,秦軍開了巴蜀棧道運了很多糧草送長平。後勤,戰力,裝備,謀略,決心都輸給秦國,根本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