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戰後慘重損失的趙國,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過程很奇妙!

長平之戰的硝煙散去,

40

萬趙國精銳被秦軍坑殺,累累白骨之下似乎預示著強悍的趙國似乎走到了歷史的盡頭,滅國之禍就在眼前!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歷史在這一刻發生了一系列的轉折,轉暈了秦王,轉懵了白起,轉得所有人暈頭轉向,也轉得趙國奇蹟般的起死回生!

原本長平之戰後,秦國大將白起準備趁此機會揮師東進直取邯鄲,徹底滅亡趙國。然而秦國宰相范雎卻不希望白起獲得

“滅國之功”,於是便向秦王建議說:長平之戰前前後後耗了三年,趙國雖然完敗,但是秦國卻也是慘勝,現在急需休整恢復元氣!而當時秦昭襄王也感覺到白起功勞太大難以駕馭,有必要把他先放一放,於是便同意了范雎的意見。

好嘛,宰相一句話

,直接掐斷了白起

“再立新功”的企圖,同時也讓就剩最後一口氣的趙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眼看著就要亡國的趙國卻突然趕上了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當即向秦國許諾割讓六城求和。然而趙國心裡很明白,秦國是虎狼之國,單純的割地求和根本就救不了趙國,趙國必須要自救!與是趙國開始了向周邊各國的外交攻勢,他拿著原本許給秦國的六城又去交好齊國,又把靈丘封給楚國宰相春申君,和楚國搭上了關係。在這同時,趙國又和魏國、韓國、燕國都積極交好。

這樣一來,趙國等於是把周圍一圈都給拉攏住了,說白了就是知道你秦國還要來,現在我可以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和你幹了!

原本秦國等著趙國割讓六城,但趙國就是拖著不辦,時間拖延之下轉眼就過去了一年。秦昭襄王發覺自己受了騙,自然要找回場子,當即當即大手一揮:出師伐趙!秦將王陵率領二十萬大軍討伐趙國,原本認為這會是一場手到擒來的戰役,但是現實卻給了秦軍一個深刻的教訓。

長平之戰,

40

萬趙軍被坑殺,邯鄲城內可說是:家家戴孝,戶戶治喪!僅僅是一年的時間,秦軍又來了,舊仇新恨一齊湧上趙國人的心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趙國在國內動員

18

歲以下的少年,以及

40

歲以上的老者都來參軍,保家衛國,報仇雪恨,同時又把全國各地的資源,都送進邯鄲城裡,同時再加強邯鄲城的城防設施。

行了,老少爺們兒和娘們兒都在邯鄲城裡磨刀霍霍,打定主意要和秦軍死磕。萬人一心尚不可擋,何況人家一國全都動員起來了,砸鍋賣鐵打秦人?

而更為重要的是,此時趙國的統帥卻是大名鼎鼎的廉頗,王陵和廉頗比起來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所以王陵在邯鄲城下打得極為狼狽,死活就是拿不下來!

這個時候,又一次神轉折到來了!

秦昭襄王一看,真要是打硬仗還得是白起才行,於是便想要用白起替換王陵繼續滅趙。這個時候白起就不幹了:當初我要滅趙,大王你非要讓趙國喘口氣;現在你要滅趙,嘿嘿,我不去

……

當然,白起並非是單純的心中鬧脾氣,實際上他也看出來,此時的趙國已經從一年前的絕境當中恢復了過來,而且和周邊國家關係良好,再加上邯鄲城內的孤兒寡母們打了雞血一般要和秦軍死磕

……所以在一系列綜合條件的判斷之下,此時並非是滅趙的時機!

白起撂挑子,這下秦昭襄王感覺被二次打臉了,更是下決心要從邯鄲城下把自己的場子找回來,於是命王齕為大將,接替王陵繼續發了狠的攻打邯鄲!

這個時候,第三次神轉折如期而至!

平原君趙勝是趙國著名的外交家,在他的斡旋之下,使得趙國與周邊國家保持了良好的關係。而在邯鄲城下激戰正酣之際,平原君聯手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最終促成了楚魏聯軍共同救援趙國。著名的

“竊符救趙”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到了這個時候,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趙、魏、楚三國已經結成了堅定的反秦同盟!這樣一來,內有邯鄲城內的趙國軍隊死磕死守,外有魏、楚聯軍的包抄夾擊,這就使得一味囤積重兵於邯鄲城下的秦軍吃不消了。

接下來便是順理成章的兵敗如山倒,不僅在邯鄲城下被魏楚聯軍擊敗,而且被聯軍乘勝追擊,將原本到手的河東、太原、上黨等地全部丟失,直到撤回河西方才穩住陣腳。

一連三次神轉折,使得趙國於絕境中起死回生、絕地反擊,硬是把長平之戰後不可一世的強秦趕回了河西。由此可見,秦國在與關東各國整體力量的對比上,並不佔絕對優勢。

不過我們還應看到,戰國晚期各國合縱抗秦,是一種消極被迫的狀態,而不是積極主動的作為,無法給秦國造成致命的打擊,改變當時的戰略格局。此次各國抗秦,只是迫於一時的形勢,其目的也只限於救趙以自保。

所以,在取得邯鄲之戰的勝利之後,聯軍並未及時乘勝進攻秦國本土,對其實施壓迫性的打擊,喪失了進一步削弱秦國實力的良機。因此,邯鄲之戰雖然延緩了秦國統一天下的程序,使關東各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但秦國的雄厚實力尚存,秦國獨強的戰略格局並未改變。

/

/

華夏問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