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即使沒有鍾會誣告,鄧艾之死也是必然的,看司馬氏的做法就知道了

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的北伐。公元263年他與鍾會、諸葛緒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獻奇計偷渡陰平,擊殺諸葛瞻,大破蜀軍,遂克綿竹,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現在普遍的觀點,認為鄧艾之死是冤枉的。明明在這之後鍾會謀反了,當時嫌鄧艾礙事誣陷他。司馬昭上了鍾會的當,坑了這位平定益州的大功臣。但是要知道,司馬昭絕對不是個傻子。鄧艾與鍾會關係不和,這又不是什麼秘密,讓鄧艾和鍾會共同入蜀,本來就有互相牽制的意圖。怎麼會僅憑鍾會一面之辭,就輕易廢掉大將鄧艾呢?

那為什麼司馬昭要這樣做呢?鄧艾自身的做法導致了此結局,可說是咎由自取。

1、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一方面讓司馬氏進一步掌控了曹魏朝堂,另一方面此悖逆惡行也讓司馬氏失去輿論及人心支援,延緩了司馬昭禪代的步伐。此刻司馬昭急需一場對外的大勝,尋求政治上的突破,洗刷汙點,為篡位累積本。遂決定伐蜀,朝內群臣皆反對,鄧艾更是數次上書未到伐蜀時機,司馬昭深怨之。

2、在巨大勝利面前,他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原蜀中官吏。

3、上書朝廷,長篇大論的闡述對益州政策,包括善待劉禪和原蜀漢大臣,不遷劉禪回魏國,勵兵圖治,以謀東吳。並暗示應該將自己留在益州。

對鄧艾的上述建議,司馬昭的迴應很簡單:“此事應上達朝廷,經商議後再決定”。

這時鄧艾自持功大,居然回懟司馬昭:“我是領皇命征討,持皇帝符節”,中間又再次申明自己的理由和立場,並在最後引春秋之辭,表示自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況且你司馬昭還不是皇上,跟我一樣,不過同為大臣。

鄧艾此時的表態,卻暗示他效忠的物件是曹魏皇帝。這是司馬昭不可容忍的,鄧艾手握重兵,又立下大功,日後在朝中必定是位高權重。更何況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鐘會。司馬昭在世時都飄飄然,換成兒子司馬炎,不但篡位之事難成,只怕連司馬家族都要淪為魚肉。沒說的,借鍾會上告鄧艾謀逆之奏,拿下再說!

其實鄧艾之死也是必然的,看司馬氏在其死後的評價和做法就知道了:

1、鄧艾和長子鄧忠被殺後,鄧艾在洛陽的餘子也被司馬昭下令誅殺,鄧艾妻和孫子被髮配到西域。

《三國志》:艾父子既囚,鍾會至成都,先送艾,然後作亂。會已死,艾本營將士追出艾檻車,迎還。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子忠與艾俱死,餘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於西域。

2、司馬氏的詔書:從前太尉王凌陰謀廢齊王,而齊王最終不能保持帝位。徵西將軍鄧艾,居功自傲,失去品節,應處死刑。

《三國志》:泰始元年,晉室踐阼,詔曰:“昔太尉王凌謀廢齊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徵西將軍鄧艾,矜功失節,實應大辟。

注:大辟之刑為腰斬、棄市、梟首、磔,同指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