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從名將後人到反唐先鋒,造反失利又歸附唐朝,管理六州,入凌煙閣

眾所周知,大唐是從安史之亂開始衰落的。但是,仔細想一下,安史之亂的主要交戰地區在華北地區,廣大南方並未被波及到。整個叛亂也並不比改朝換代的戰爭更激烈。為什麼唐朝一下子就從開元盛世,跌向了深淵呢?

這個還要從唐玄宗的錯誤政策說起。安史之亂一起,李隆基為了儘快平息叛亂,下令不管是誰,只要能剿滅叛軍,就把叛軍的地盤賞給他。

例如,從安西調回的封常清,就被封為范陽節度使,這是安祿山叛亂前的職務。也就是說,封常清如果打敗安祿山,這個位子就是他的了。

經過八年的奮力廝殺,安史兩大賊首死了,參與叛亂的軍隊呢?搖身一變,重新成了大唐官軍。連同鎮壓他們的各路節度使,一起變成藩鎮。

從此,華北和江淮地區處在這些藩鎮的實際控制下,錢糧賦稅被藩鎮截留。這樣一來,大唐朝廷的實力自然大為削弱。再加上邊軍主力內調,安西、北庭全部丟失,吐蕃又趁機侵佔邊關要地。比起叛亂之前,大唐確實衰落了許多,當年那個臣服四方的天可汗之國已經不復存在。

在這場地覆天傾的戰亂中,除了安史兩家作為首惡必須除掉外,跟著他們一起造反的軍將,卻大多得到了不錯的下場。其中很多人重新回到官軍陣營後,反倒成了一方土皇帝。令人意外的是,大唐名將薛仁貴的後人,也在這個行列之中。

薛仁貴成名後,薛家便作為世代將門,為大唐東征西戰。兩個兒子都做到了很高的官職。長子薛訥是玄宗朝的邊關大將,屢次擊敗吐蕃和突厥,最後和薛仁貴一樣,被封為平陽郡公。

另一個兒子薛楚玉,官拜范陽平盧節度使,也就是安祿山的前任。接替薛楚玉的是張守珪,然後是安祿山。不過,薛訥曾因戰敗而被削官為民,連累薛楚玉也丟了官,薛家由此中落。

薛嵩在薛家不怎麼受待見,因為他雖然武功不錯,擅長騎射,卻不喜歡讀書,也討厭鑽營。在和平年代,這樣的人是很難混出頭的,即使是薛仁貴的孫子也一樣。因為家族的影響力,薛嵩還是在唐軍當了個小官。

叛亂一起,鬱郁不得志的薛嵩索性投了叛軍,由大唐世代將門變成反唐急先鋒。安祿山對薛嵩的加入很是看重,畢竟是薛仁貴之後,能夠大大增加自己起兵的合理性。你看,大唐名將之後都不肯為大唐效力,這樣的朝廷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薛嵩似乎沒有為安祿山衝殺在第一線,史書上並未記載他曾與官軍對陣,只說他為叛軍守相州,相州差不多是現在的河南安陽。可能安祿山也不太放心讓他上前線,怕他被策反吧。

從小官到一州刺史,薛嵩在叛軍那邊可以算是官運亨通。後來,叛軍江河日下,各路唐軍節節收復失地。薛嵩眼見造反沒了前途,便開始醞釀重新站隊。

公元763年,唐將僕固懷恩率軍逼近相州,薛嵩沒有用武力對抗,跪在僕固懷恩馬前投降。僕固懷恩不但沒有治他的罪,反而向朝廷請求赦免了他的罪行,封他為相衛節度使,仍然節制相、衛等六州。

客觀上講,薛嵩雖然加入叛軍,但並未作惡,也沒有殺傷過多少官軍和百姓。在相州主政期間,薛嵩表現得和普通唐朝官員也沒有什麼兩樣,而且對政務、軍務比較上心,在朝廷和民間留下了善於理政的美名,相衛等州的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

薛嵩是個自我剋制能力很強的人,平時喜歡踢蹴踘,身邊有人勸他不要玩物喪志,便再也不玩,還讓人畫了圖樣,掛在身邊時時提醒自己。這樣的人才沒有在邊疆為國效力,也確實可惜了。

薛嵩在公元772年去世,畫像入凌煙閣,身前被封為高平郡王,比薛仁貴還要高一級。雖然唐中期以後的王爵比開國時已經大為貶值,但總算對得起薛仁貴,成為薛家得到的最高爵位。

薛嵩之後,薛家對大唐還算忠義。其弟薛崿不肯跟隨裴志清造反,為了自證清白,向朝廷請求回長安。朝廷沒有怪罪於他,繼續授官,死後追贈太子少師。薛嵩的子孫一輩中,還有多人做到刺史,一直忠於朝廷。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