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熙一個被忽略的兒子,手握重兵卻不參與“奪嫡”,最後活到78歲

引言

康熙,作為人類歷史上在位時間僅次於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君主,他的一生幾乎可以用波瀾壯闊來概括,康熙所承接的年代恰巧是清朝在中原統治走向繁榮鼎盛的時期,因此,他的作用在歷史上自然不必多說。

這樣一位傳奇君王當然也有專屬於自己的後宮,而他的兒子們也確實是很多,兒子一多,所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自己死後誰來繼承大統,在眾多繼承人裡,康熙稍有不慎選擇失誤帶來的後果將不堪設想,甚至有可能葬送清朝的基業,所以,歷朝歷代繼承人的選擇問題始終是一個不可迴避的難題,而我們也看過太多太多帝國因繼承人選擇不慎而迅速滅亡的故事,康熙死後有一個人的存在,可以說是挽救了當時的局勢。

01

在康熙不平凡的一生中,平三藩,收臺,殺鰲拜……在清朝歷史上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康熙,那就沒有後來的“康乾盛世”。1722年,一代強人康熙病倒了,同一年去世於京城,雖然康熙的時代到此結束,但是,另一場陰謀才剛剛開始。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由於康熙生前兒子眾多,並且幾乎每個都有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和兵馬,一時間,這些阿哥們個個摩拳擦掌,只等機會降臨便一擁而上奪取帝國最高統治權力。

其實,早在康熙還在世時就已經開始了“奪嫡”好戲,而前後參與此次事件的一共有九位阿哥。最後勝出的是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可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人在整個事件裡充當著置身事外的角色。

他就是十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祹,那麼,他是如何做到在這場政治風波中全身而退的呢?除了超脫於凡人的智慧之外,有一項能力是他和其他阿哥們所不同的,康熙晚年時,這些野心勃勃的阿哥們就已經在暗地裡開始較量,所有人都知道這些阿哥們最終的目標是什麼,為了明哲保身起見才心照不宣罷了。而愛新覺羅·胤禛則不同,他的行為舉止都顯得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02

在所有人都在為了王位而大打出手時,十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禛一如既往地幹著自己的事業,彷彿帝位與自己完全沒有關係一般。正因為這樣,胤禛很快獲得了康熙的青睞,後者將軍政大權交與他處理,包括在太廟上代父行禮以及授予其蒙古、滿洲的管理權。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稀奇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十二阿哥從小便受到了系統完好的教育,他為人淡泊名利,低調內斂,很得人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十二阿哥出生時,母親家族勢力並不如其他人大,因此,他也深刻明白,如果未來出現爭奪皇位的事情,他本人是沒有任何政治優勢的。

考慮到這兩點,愛新覺羅·胤祹決心遠離他的兄弟們,即便是自己已經得到了父親的極大信任,他也依然沒有表現出對於權力和皇位的慾望。

雍正繼位後,曾經一度擔心胤祹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但卻始終抓不到他的把柄,所以沒有對他下狠手,最後也只是象徵性地懲罰了他作為警示之意。

到了乾隆年間,新皇帝對於自己這個不爭不搶的叔叔充滿了敬佩之情,乾隆皇帝對他大加封賞不說,還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他以繼承家族血脈。

1763年,愛新覺羅·胤祹以77歲高齡病逝,他是為數不多能夠在“九子奪嫡”事件和雍正皇帝打壓下得以善終的王爺,而他的所作所為,也恰巧如同世人對他的印象一樣,淡泊名利,與世無爭。

?結語

愛新覺羅·胤祹的故事到此為止了,從他的平淡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任何一個真正能夠做到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人都會比那些急功近利,貪慾熏天的人活得更加自在且安逸,這種安逸更多的是體現在心理層面的,因為無慾無求所以才會內心逐漸強大,因為不爭不搶,不同流合汙,才會讓自己從內而外散發出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氣質,而這種氣質是絕對不可能被模仿和超越的。

其實,愛新覺羅·胤祹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越是浮躁的人越難有大作為,相反,正是那些心中無雜念,內心乾淨的人往往成為勝利者和時代的寵兒。正如老祖宗那句古訓:“欲速則不達。”愛新覺羅·胤祹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態度,而這樣的人生態度讓他笑到了最後,也讓他被世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