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戰後, 趙國元氣大傷, 李牧為何能兩度擊敗強秦

史書比較明確記載的,李牧是兩度擊敗秦軍。

1、在趙悼襄王時代,李牧被長期閒置這裡就有個疑問了,在長平之戰與邯鄲保衛戰之後,秦趙之間的戰事很頻繁,為什麼大多數戰役都看不到李牧的影子呢?自從李牧在北疆大破匈奴後,又在公元前243年伐燕,取二城。此後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他就銷聲匿跡了,無論是與燕國的戰爭或是與秦國的戰爭,都沒看到他的身影。戰事頻頻,為何李牧卻被晾在一旁呢?考查史料,李牧伐燕時間是趙悼襄王二年。當時趙悼襄王執意要迎娶歌女出身的寡婦,即後來趙王遷的母親。對此,李牧是持堅決反對的態度,令趙悼襄王十分不快,由此被冷落。此後,一直到趙悼襄王去世,李牧都是被閒置的。

趙悼襄王死後,趙王遷繼位。趙王遷二年(公元前234年),秦國大舉入侵趙國。秦軍統帥桓齮出兵攻打平陽、武城,趙國政府派扈輒率軍前往救援。扈輒只是一個平庸的將領,在秦軍的猛攻之下,趙軍大敗,十萬名趙軍將士橫屍沙場。對趙國來說,這無異於滅頂之災。在長平之戰後緩慢恢復元氣的趙國,實在難以承受一次十萬人被殲滅的大損失。秦國得勢不饒人,桓齮兵團非但沒有見好就收,反倒繼續深入。趙國又一次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只有李牧有能力挫敗秦軍,拯救趙國於危急之中。就這樣,李牧被任命為大將軍,實際上就是趙軍總司令,奔赴前線,阻擊秦軍。

2、宜安之戰,李牧大破秦師公元前233年(趙王遷三年),桓齮統領的秦國兵團繼續深入,與趙軍戰於麗赤、宜安(河北石家莊東南)。李牧臨危受命,糾集了一支軍隊,駐紮在赤麗、宜安東部的肥城(河北晉縣)。李牧的主力應該是來自北方軍區,也就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北方兵團。與新銳的李牧兵團相比,桓齮兵團已露疲態。秦軍在趙國境內已經征戰將近一年,又在赤麗、宜安發動攻勢,已是疲憊之師。桓齮是一位優秀的將領,可是他顯然低估了對手李牧。赤麗、宜安兩城尚未攻下,李牧的生力軍已經趕到宜安以東的肥城。這時秦軍的位置相當不利,隨時可能受到趙軍的左右夾擊。對桓齮來說,最好的選擇當然是退卻,避開李牧的鋒芒。可是他並沒有退卻,因為他並不把對手放在眼裡。

作為長平之戰後崛起的新一代將領,桓齮對趙國的軍事力量抱著藐視的心理,他曾經兩度率兵侵趙,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特別是在平陽、武城之戰中,殲滅趙軍十萬人,堪稱偉大的勝利。桓齮顯然也只把李牧視為普通的將領,然而,低估對手總是致命的。這場戰役的詳情已不可考,《史記》僅有短短數言:“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這個紀錄實在過於簡略。戰國中後期的六國史書,後來都被秦始皇燒了,所以找不到更多的資料。要知道秦國人向來對打敗仗十分忌諱,損失了多少人,是從來不提的。我的分析,秦軍的損失至少在十萬人以上。秦軍桓齮在戰後畏罪逃亡,倘若不是因為他的損失超過戰果(之前殲滅趙軍十萬),怎麼會畏罪呢?宜安之戰後,李牧乘勝追擊,光復許多被佔領的城邑,秦國人耗時一年之久的攻趙之役不僅顆粒無收,甚至還把先前吞併的土地吐了出來,可謂是賠本買賣。

3、再破秦師,趙軍慘勝一年後,公元前232年,秦軍又一次以猛虎下山之勢,撲向趙國。秦軍兵分兩路,一路攻至鄴城,另一路直奔太原,取狼孟、番吾。趙國再一次舉國震動,能不能擊敗秦軍,這就要看李牧的本事了。從國力上說,趙國已經不是秦國的對手,從軍力上來看亦然。秦國雖然在前一年受挫,可是無論是兵員或武器、糧食,都能迅速得到補充。相比之下,喪失大片土地後的趙國,顯然捉襟見肘。可以說,趙國是毫無勝算的。但是李牧又一次震驚世界,在這場硬碰硬的戰爭中,他又打破了秦軍的神話,在正面交鋒中擊退敵人。關於這場戰鬥的詳情,很可惜,史書並沒有記載,但是可以想象此役的慘烈。

《戰國策》中有一個記載:“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我仔細分析這個記載,與秦軍的兩路出擊是相吻合的。秦軍一路攻鄴城,鄴城臨黃河、漳水,即“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另一路秦軍攻番吾,即“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在這次秦趙大戰中,李牧與秦軍有過四次戰鬥,全部取得勝利。然而,這個勝利只能用“慘勝”來形容。“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趙國損失數十萬人,按保守來算,至少二十萬。這個勝利雖然贏得很艱難,畢竟是贏了,除了李牧,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做得到了。

反過來說,趙軍損失數十萬人,秦國卻歇了三年沒有攻趙,可見秦軍損失之大,也不會是小數字。三年後,秦軍又一次大舉進攻趙國,但這次李牧沒有表現機會了,沒有死於戰場,而是死於奸臣之手,令人扼腕嘆息。其實就算李牧不死,趙國能抵抗多久,也是個謎。實力就擺在那裡,秦國越來越強,特別在吞併韓國之後,已邁出統一的堅實步伐;反觀趙國,土地不斷地縮小,兵力也不斷被削弱,與秦國已經完全不是同一級別的對手了。李牧確實是一位軍事天才,可是天才也不可能一個人戰鬥,統帥的水平固然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沒有堅實的國力為後盾,縱然有奇謀妙算,恐怕也難以長久有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