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強者吳佩孚:晚年生活靠接濟,日醫為他拔牙,他說“死得好”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

看到聯中的這“四不”,一定有人馬上就能猜到它的作者,沒錯,這副對聯正是出自大名鼎鼎的玉帥吳佩孚,不過誰能想到,在這副對聯的背後,卻是這位“中國最強者”難掩的淒涼和最後的倔強。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隨著張作霖的奉系軍隊大敗直軍前恥得雪,作為失敗者的吳佩孚卻一下從人生的頂峰直接摔到了谷底,雖然此後他也曾幾度試圖東山再起,但無奈於時運始終未能如願,直到最後心灰意冷選擇退隱北平。

不管怎麼看,在整個軍閥混戰時期,吳佩孚都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他孤傲、清高,惜名如命,卻視金錢如糞土,當然頭腦中也從無撈錢屯財的概念可言。可如果說這樣“過日子”的方式在他得意之時並沒有什麼,那麼可當他真的毫無準備的“退”下來的時候,生活便頓時沒有了保障,名聲畢竟不能當飯吃,誰能想到吳佩孚在困窘的時候,竟會到無米下鍋的境地。

縱使如此,好強如玉帥者,也從未向任何人張過嘴,甚至有人主動“送上門來”讓他笑納,也成了難事一樁。

1930年,張學良率軍進駐北平,因其一向敬重吳的做事、為人,就想每月對他接濟一些,結果不出意外,張學良的使者在表明了來意之後,立馬遭到了吳的堅定拒絕,虧了張沒有輕易放棄,最後自登門勸說才使其勉強接受。

1933年,張學良因為抗戰不力、丟失熱河,被迫辭了本兼各職出國遊歷去了,同時他對吳佩孚的幫助也被迫終止。隨後何應欽接替張學良坐鎮北平,值得欣慰的是,在蔣介石的授意之下,吳佩孚仍可每月按時接到一些生活費用,這使他在生活上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日寇發動全面侵華後,鑑於汪偽政權聲譽低下,沒有達到預期影響,所以日本方面一直謀劃拉攏幾個具有相當號召力的名人,以加強傀儡組織聲譽,而首批進入他們視線的就有吳佩孚。

為了顯示重視程度,日本派出有“中國通”稱號的土肥原賢二對其展開工作,隨後土肥原兩次秘密到達北平親自向吳佩孚提出懇切要求,希望其出山幫助,並開出優厚條件誘其就範,但面對於日寇的軟硬兼施,吳佩孚始終不為名利所動,多次“請求”均被其嚴詞拒絕。

也就是在此時期,吳佩孚寫下了前面的那副對聯,並把它掛在室內最顯眼的位置,自勉也罷、明志也罷,可敬的是吳佩孚終究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1939年3月,吳佩孚因患牙痛病,又不肯去租界就醫,在被日醫拔牙後離奇離世,據當時重慶的《中央日報》報道稱:日醫施行拔牙術後吳氏即轉入昏迷狀態,四日午後稍清醒,欲邀親友及舊時部屬談話,然終究不可得,最後乃語其夫人曰‘死得好!’日醫此時復為其注射,吳氏復入睡眠狀態,延至下午六時五十分乃與世長辭。

關於吳的真實死因,以及是否被日人所害,目前仍沒有定論,不過這並不影響他所具有的崇高的民族氣節。治喪期間,全國多地都自發的為其舉辦了盛大追悼儀式,同時,國民政府與最高國防委員會追授吳佩孚為陸軍一級上將,想來玉帥九泉之下也可瞑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