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黃金團》:比黃金更珍貴的是什麼

我總覺得,一個人從事文學創作,除了對文字本身的熱愛之外,還會有一些其他因素。有的人是為了改變命運,藉助文字走出困境;有的人想藉此表達情感,撫慰靈魂;有的人覺得自己除了寫,其他事都做不好(比如我)。還有一種人,他們寫作是為了某種情結,比如樊希安先生。

樊希安先生寫作,是為了他揮之不去的軍人情結。

樊希安從軍的年頭並不算長,似乎不到10年,但他對這段軍旅生涯充滿了感情,更對共過患難的戰友充滿了感情。數年軍旅生涯成了他一生的底色。所以,當他開始長篇小說創作時,便把所有的情感和筆力,都傾注在了軍旅生涯上。

2021年第十屆作代會召開時,我和樊希安先生所屬的兩個代表團恰好住同一家賓館,於是我們有了一次愉快的長談。我們的經歷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一當兵就是個文學青年,他寫詩,我寫散文;比如都在當兵後考上了大學中文系。還比如,畢業後都當了編輯,一干幾十年。當然,他一直當到出版社老總,已經不是普通編輯了。還有一點,他當兵是基建工程兵部隊,非常艱苦,而我的父親是在鐵道兵,我特別明白那種艱苦是什麼樣的艱苦。所以,我們談到文學,談到軍旅時,沒有絲毫的違和感。

當他告訴我,退休後開始長篇小說創作,2018年至今,已出版了四部長篇,第五部也即將出版時,我還是驚到了:我寫了幾十年小說,也就寫了五部長篇,而他不到5年就寫了五部,一年一部都不止。不得不說,太厲害了。

而這第五部,就是《黃金團》。

《黃金團》,書名十分響亮,拿在手上也是沉甸甸的。當然我知道,它的分量並不只體現在字數上,還有深深的軍人情懷和文學情懷。

《黃金團》和樊希安先前創作的四部長篇小說一樣,也是軍旅題材,或者更具體地說,也是基建工程兵題材。那是他的老部隊,基建工程兵部隊是我軍軍兵種裡一個特殊的存在,雖然時間不長,卻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這樣說,許多非常艱苦而又非常危險的工程,都是交給他們完成的。

《黃金團》所寫的,是基建工程兵下屬的黃金部隊。樊希安對黃金部隊並不很熟悉,他當年服役所在的部隊是搞煤礦工程的。但不管是開採黃金還是開採煤礦,不管是修路架橋還是修建水電站,執行任務的都是人,只要寫好了人,一切就迎刃而解。

樊希安把握住這一點,把重點依然放在寫人,寫軍人上。全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寫了四五十個,從將軍到士兵,從軍人到軍嫂,每個人都栩栩如生。老實說,人物多了很不好寫,但樊希安還是迎難而上。軍人也是人,軍裝之下同樣有七情六慾。但因為職業所需,他們總是在一些艱苦偏遠的地方工作,導致找物件結婚難,養育孩子難。即使結了婚有了孩子,也存在著兩地分居的苦惱。他們的軍旅生涯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光鮮,而是伴隨著種種困難、矛盾,甚至挫敗感。樊希安寫了幾對軍人夫妻和戀人,將他們的苦惱寫得具體而生動。

坦率地說,我最開始讀的時候,也是抱了一點獵奇心理的,很想知道他們挖到金子沒有,挖到多少?後來又想,那個可能屬於國家機密,不能寫出來吧。畢竟,《黃金團》不是獵奇小說,作者的目的,是為最普通的官兵樹碑立傳,他們去挖金,是職責所在,使命所在,而非個人慾望。所以他們呈現出來的生命狀態才比金子更珍貴。

當然,小說並不是沒有遺憾,我感覺主要人物還不夠鮮明,或許是人物太多的緣故,筆墨分散了。但這依然不影響它成為一本極具影響力的書。

幾乎所有當過兵的人都有軍旅情結,只要聚在一起總是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或許是因為軍營生活是朝夕相處的,患難與共的。但絕大部分人都止於感慨,止於動情,而樊希安先生卻以文學的方式,將這份濃厚的感情表達出來,並留存下來。可以說,這部《黃金團》和他的前四部長篇一起,為我們的軍旅文學園地,種下了五棵枝繁葉茂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