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李世民冷落尉遲恭,還把兵權交給程咬金,為何李世民不信任尉遲恭?

唐朝的建立離不開李世民的功績,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在大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單單說虎牢關之戰就是如此,當時的唐朝沒有武將能夠打敗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虎牢關(今中國中部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各個擊破王世充軍(鄭軍)、竇建德軍(夏軍)。

虎牢關之戰後,唐軍才能夠戰無不勝。李淵太原起兵,攻入關中建立大唐。四方賢才紛紛投奔大唐。這一切肯定是離不開李世民的功績,其次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唐朝的開國功臣有很多,尉遲恭和程咬金肯定是其中之一,兩人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不可否認的是,除了李世民之外,唐朝的功臣還有很多。

尉遲敬德原本是劉武周部將,被秦瓊擊敗之後,也投奔李世民。尉遲敬德為李世民出生入死,三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能夠救李世民的性命,足以說明尉遲敬德的能力如何,其次,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肯定是非常信任的。李世民登基之後,李世民開始論功行賞。那麼尉遲敬德和程咬金肯定在這之中。

武德九年七月,李淵按照李世民的意思,下詔任命秦瓊為左武衛大將軍,任命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任命尉遲敬德為右武侯大將軍。唐朝初年,十二衛大將軍和三省宰相、御史大夫一樣,都是直屬於皇帝。十二衛大將軍的官階和三省宰相、御史大夫一樣,都是正三品。

那麼在之後的征戰中,李世民為何將兵權交給程咬金,不交給尉遲敬德呢?要知道尉遲敬德可是多次救過李世民的命。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廢了太子李承乾,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覺得李治太弱了,想在有生之年,替子孫後代解決遼東問題。於是李世民決定,出兵遼東。

《新唐書》記載“乘輿至遼,太子次定州,兩京空虛,恐有玄感之變。夷貊小國,不足枉萬乘,願委之將臣,以時摧滅。”尉遲敬德這樣的話,最重要的就是建議李世民選一個將才,出兵遼東才能夠戰勝。尉遲敬德這樣的話,其實就是告訴李世民,自己想要出征,只不過沒有明說。

尉遲敬德曾經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將才,武德年間到貞觀初年,尉遲敬德追隨李世民,打了一系列惡仗。那麼李世民決定出兵遼東的時候,為何將兵權交給了程咬金呢?首先來說,尉遲敬德跟宰相和文官無法共事。將帥不和,這可是南征北戰的大忌。李世民不可能不瞭解這一點。

尉遲敬德看不起文人,把所有的宰相都得罪了。用歐陽修的話說,就是:“敬德頗以功自負,又廷質大臣得失,與宰相不平。”將帥不和,這樣的情況下出徵遼東,肯定是不行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君臣之間有了嫌隙。尉遲敬德曾經暴打皇弟李道宗,差點打瞎李道宗的眼睛。李世民用“漢高祖殺功臣”的典故,警告尉遲敬德別亂來。

作為李世民的弟弟,尉遲敬德也太過分了,竟然敢打皇帝的弟弟。這種情況下,李世民肯定不會忍受的。從尉遲敬德打了李世民弟弟之後,尉遲敬德就受到了“排擠”。尉遲敬德與宰相不合,又與天子有嫌隙。換誰處在李世民的位置上,也不敢相信尉遲敬德。尉遲敬德雖然失去了聖眷,但是“兩京空虛,恐有玄感之變”的話,也說得很有道理。

對於這個問題,李世民也有解決方案,就是對程知節委以“留臺之寄”的重任。“留臺之寄”是古籍的原文,翻譯成白話就算說:“讓程咬金留守京師,把大後方委託給程咬金。”程咬金雖然武夫出身,卻在積極學習文化,向士大夫們靠攏。用歐陽修的話說就是“子處亮,尚清河公主。”李世民和程咬金是親家。

程咬金的兒子程處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兒李德賢。程家和李家,是“榮辱一心,盛衰一體”的親戚關係。尉遲敬德跟宰相沒法合作,程咬金和宰相們合作愉快。尉遲敬德跟唐太宗心生嫌隙,程咬金是唐太宗的親家公。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怎能不相信程咬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