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強悍的楚國,為何不能號令群雄,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機會?

楚國版圖大,邊界線長,補給線長,牽一髮而動全身。就那版圖看著,列國防楚可比防秦防得多,早期幾個國聯合打楚就是時有的事。歷史上楚是被諸侯聯軍打得最多的,楚想統一明顯比秦困難,他那個巨無霸地圖很難讓人不留意。楚國的兼併整合能力一直非常可以,春秋戰國之際楚國先後共兼併五十餘國,兼併國家數量最多,但沒有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擴張是楚國為了增加自身國力的行為,但客觀上卻極大促進了民族融合的形勢。從淮河到南嶺之間南國地域上的族群,在楚國時期基本完成了民族融合。看初始地圖,南方這片有姬姓諸侯,有夏商舜禹後裔,有各種少數部落,而楚國這麼大地塊上不可能只生活著楚族人。

如果想理解戰國時期楚國的狀態,以及他的命運,我們不能以秦趙齊這種典型的前封建時期集權官僚國家的視角來看待,而更應該把楚帶入成西周,以一個大型分封禮法制國家的角度來分析楚國。作為一個起家是在南陽盆地南部(目前主流說法是古丹陽,即丹淅,今南陽淅川縣),一路南遷至枝江(楚熊繹初都丹陽,今縣東南故城是也。後移枝江,亦曰丹陽),最後定都江陵的國家來說,楚國最初在南方是沒啥根基的。

這直接導致了兩個結果:

1。在南蠻盤踞的南方,在那個郡縣制和羅馬式行省總督制連影子都看不到的時代,為了“大啟群蠻”,楚王是復刻了周武對抗東夷和殷商後裔的思路,即搞分封,先開空頭支票,然後攻城掠地大開發。這在西周就是如分封姜尚這樣的諸侯,在楚國就表現為大量縣男和方國(比如說屈原就是個典型例子)。

2。由於一路南遷,楚國的郢都核心是常年遊走於中原之外的,加上南方廣闊空間給了楚國非常大的發展餘裕,這個國家在春秋前期擴張非常迅猛,因而分封的縣方國之間都相對遙遠,且地處邊疆,整體上來說沖淡了宗法中士卿的影響力。

所以會發現,楚國和晉齊的歷史不一樣:在戰國時期,中原諸侯在王權與士卿鬥爭中,逐漸從宗法體制中衍生出了一種不按照宗法原則而是帶有官僚性質的卿族集團,這也就是封建官僚集團的前身,而這些官僚中的佼佼者又不斷收編拉攏弱勢計程車族為家臣,形成了一個個小的中央集權性質的領主,最後隨著傳統宗法國家的崩潰(如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新生的封建集權國家就誕生了。

而楚國是不存在這樣的情況的,由於遠離核心,楚國最強大的是公族集團,即傳統中央,楚國卿族地位就相當於格拉摩根伯爵這樣,封你開的空頭支票,你打下來成了方主,縣男,然後中央對你還是隨意使喚,你要是不服造反,公族就派兵把你碾壓了,你根本不能翻身。這樣的結果,就是楚國發展封建制度很困難,楚文王,宣王,威王,懷王都做不到,即使莊王也做不到。

楚國有大片領土,但有很多地方沒開發出來。其實當時的中原文化就像現在西方的普世價值,楚國就像那些嚮往普世價值的國家,學會了,自己也就弱了。其實楚國最早靠的是夏朝的一個分支部落南下和當地的部落融合形成的,不像周分封的那些國家一樣,楚的強大是靠中原的技術和當地部落的兇悍,結果中原禮崩樂壞,楚國周禮學的一套一套的,不滅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