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六個人,他們最後都去哪了呢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來說,5000年來從不乏王侯將相、思想巨擘、至尊紅顏等著名的歷史人物。對於這些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他們的一生大都光輝燦爛、名垂千古,而其中卻有一些名流大家功成名就、急流勇退。

中國古代有一些名人,何時出生何時去世,史書上基本都是有記載的,即便不是記載的很清楚也有個大概。但有這麼幾位,史書上只有他們的生平,而之後結局如何卻隻字未提。我們也只能透過現有的文史資料進行大膽的猜測,接下來我來給大家說一說中國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六個人。

第一位、老子

老子最後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衰敗得不像樣子了。他決定出走了,這要說到老子出關的事了。老子要到秦國去,到西域去,這就得經過函谷關。另外一種說法是大散關。函谷關大概原來在今天的河南靈寶縣,後來關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縣。這裡兩山對峙,中間一條小路,因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險要,好像在函子裡一樣,所以取名為函谷關。

老子出關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說著,演繹著。魯迅先生也對此發生過興趣,還專門創作了故事新編《老子出關》,還與別人打了一點筆墨仗。另外,老子出關中的“紫氣東來”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基因,帝王之家將“紫氣”當作吉祥、祥瑞,你看生個孩子如果紫氣滿室,古人認為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氣”當作吉祥的象徵,於是把“紫氣東來”這些字寫在大門上等等。先民還認為,哪個地方有寶物,哪個地方就會在上空出現紫氣。有趣的是老子騎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個著名的意象,青牛後來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騎了。到後來,“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詞了,老子又被稱為“青牛師”、“青牛翁”等。這青牛還被老子家鄉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說老子當初出關是乘這青牛飛過去的,並且又有一段美妙的傳說。

第二位、西施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3種:

1、愧疚自縊說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於館娃宮內。

2、被范蠡帶走說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麼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臺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勾踐沉江說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第三位、范蠡

大家都比較喜歡並且崇拜他,那簡直就是全民的偶像!有不少人還把他的像擺放在家中,早晚三炷香,再拜三拜。他就是范蠡。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喜歡他,那麼請站出來,一會兒不文把你們的資料統計一下,送到扶貧辦去。不文真的不敢想像,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還有人會不喜歡財神爺?

沒錯!范蠡就是我們家家戶戶供奉叩拜的財神爺。當然了,他是後世才被神化的,春秋時期,他就是一個商人。確切來說,商人是他後來的身份,之前,他是一個政治家,曾經輔佐越王勾踐復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二十年後“三千鐵甲終吞吳”,就是范蠡一手導演的。勾踐成就霸業之後,范蠡功成身退,隱居山林。

第四名、徐福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關於他的來歷,現在能找到的幾乎也只有這一點。最為關鍵的是,他很能忽悠秦始皇,最終秦始皇相信他能找到長生不死藥。於是,徐福在秦始皇面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美女有美女,要三千童男童女也可以。至於徐福去向,現在流傳最廣泛的是,徐福帶著三千童男女自山東沿海東渡,由此去了東瀛——日本,繁衍了日本。從此,日本人民站起來了。

第五名、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千古疑案,是我國古代四大奇案之一,眾說紛壇。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自焚說。燕王破城,建文帝下令焚宮,攜皇后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嬪侍從等,大都亦隨其蹈火而死。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自焚,並從火堆裡扒出一具燒焦的屍體證明。燕王只得“以天子禮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紀》及《明史·方孝儒傳》均持此說。

削髮為僧說。清代名人呂安世和近人蔡東藩等則認為燕軍破城後,建文帝想一死了之。此時少監王鉞告訴他:你祖父臨死時,給你留下一個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內。開啟一看,裡邊有三張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上面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它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據此,建文帝似削髮為僧,繼承了朱元璋的祖業。

第六名、李自成

其中一種最具代表性說法是李自成在九宮山被地主團練攻殺。提出這種說法的最主要的依據是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給朝廷的奏報和南明王朝駐湘將領兵部尚書何騰蛟給唐王的報告。阿濟格的奏報中稱:“李自成兵盡力盡,僅帶親信20人,竄入九宮山中,被村民圍困,無法脫逃,自縊而死。他派人前去驗屍,而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認。何騰蛟給唐王的報告也稱,自己的部眾將李自成斬於九宮山下,只是丟了首級。但是,這兩個說法似乎都存在許多可疑之處,令人難以盡信。

又有人說李自成沒有死,而是在夾山寺出家做了和尚。這一說法,最早見於《澧州志林》的記載,書中說李自成兵敗之後並沒有死,而是跑到了湖南的石門夾山寺出家做了和尚,法號奉天玉。後來這個人便到夾山寺探訪,寺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和尚還記的夾山寺過去的事情,告訴他奉天玉和尚是順治初年入寺的,聲音像是西北的人。他還在寺中他親眼見過一幅李自成的畫像。

還有人對李自成的生死提出更新的說法, 認為李自成兵敗後,沒有出家做和尚,也沒有在九宮山遇難,而是輾轉來到粵北樂昌的金城山。在這裡繼續從事抗清鬥爭,後來因叛徒出賣而受傷,死於馬背之上。

當然,以上的三種說法,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是一家之言,並非定論。李自成兵敗後的結局,目前仍是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