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吳用三個昏招斷送六十九條好漢性命:你坐在宋江的頭把交椅上,用什麼辦法避免被架空?

梁山一百單八將,徵方臘戰死五十九人,病死十人,這六十九位梁山好漢,要是加入種家軍進京勤王,或者加入岳家軍北上抗金,都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霹靂火秦明的狼牙棒、金槍手徐寧的鉤鐮槍,都是對付重甲騎兵的利器。

這些能征慣戰的勇士沒有死在懲奸除惡或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卻以朝廷鷹犬的身份對江湖同道大打出手,含恨殺場後褒貶不一,這一切既怪宋江更怪吳用:要不是吳用連出三個昏招,這六十九位梁山好漢根本就不用死在內鬥之中,有用之軀斷送於不義之戰,吳用才是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無後,吳用終生未娶,只有一個“安童”相伴,這就跟大洋彼岸和小島之上的兩個巫嫗一樣,用孫悟空的話來說,就是“活該你一世無夫”。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梁山真正的話事人,既不是托塔天王晁蓋,也不是及時雨宋江,而是那個兩隻賊眼溜溜轉的智多星吳用:宋江之所以能罔顧晁蓋遺訓而坐上頭把交椅,完全是吳用推波助瀾的結果。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只有吳用是晁蓋的發小兄弟:劉唐是慕名投奔並假冒晁蓋的外甥,阮氏三雄一開始只認得吳用而對晁蓋只聞其名素未謀面,入雲龍公孫勝打進東溪村的時候,吳用已經跟晁蓋下定決心要智取生辰綱了。

作為晁蓋唯一的老兄弟,吳用都不把晁蓋的遺囑當回事,其他梁山好漢自然也不會因為交情不深的晁蓋而得罪宋江,再加上魯智深武松劉唐李逵等人力挺,盧俊義只好啞子吃黃連。

宋江雖然坐上了頭把交椅,但是梁山的所有重大決策,基本都是出自吳用之口,比如在招安問題上,宋江就完全沒有自主權。

讀者諸君都知道,梁山其實就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而且圍繞樑山的水泊也並不寬闊,出入都得乘船,卻又在外圍火炮射程之內,轟天雷凌振一炮,就把梁山鴨嘴灘邊的一個小寨轟成了碎片。

凌振當時只是校射而非炮火覆蓋,如果“風火炮”、“金輪炮”、“子母炮”萬炮齊發,梁山就會被轟得寸草不生雞犬不留。在這種情況下,困守孤島毫無意義,只有招安才是唯一的生路——梁山一百單八將,絕大多數都是周邊州縣的土豪劣紳、山賊草寇、殘兵敗將,梁山就是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鄉好,只要招安,就能在陽光下榮歸故里,他們死在梁山的長輩,也可以魂歸故里。

在這裡我們必須強調一句:在任何朝代,梁山群盜都不容於國法朝綱,很多好漢上梁山,其實不是被官府逼迫,而是被宋江吳用設計陷害、裹挾,比如霹靂火秦明、玉麒麟盧俊義、金槍手徐寧、美髯公朱仝、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神醫安道全,都是中了宋江吳用的詭計,才不得不落草為寇。

梁山沒有足夠的資源,也沒有戰略縱深,只要被圍困一段時間,吃光糧食砍光樹木之後,那數以萬計的盜賊,就只能生吃宋江了。

宋江不想被生吞活剝,絕大多數好漢都想受招安,吳用卻想用手裡那點有限的兵力做籌碼:

“哥哥你休執迷,招安須自有日,如今閒話都打疊起,兄長且傳將令,馬軍拴束馬匹,步軍安排軍器,水軍整頓船隻。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討,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著也怕,那時卻再商量。”

這就是吳用出的第一個昏招:想透過殺戮官軍來顯示自己的實力,以便在招安後戴上更大的官帽。

宋江一忽悠,那些沒啥文化的草莽還真信了:

“軍師言之極當。”

所有人都認為吳用說得對,宋江這個押司小吏,卻恨不得跳起來一腳踢在吳用膝蓋上:抵抗越久,殺人越多,罪孽也就越重,即使將來招安了,那也是首惡必辦脅從不問,我和老盧掉腦袋,你們卻可以變臉做官!

既然只有招安一條路可走,那就早走比晚走強,吳用的這個昏招,讓官軍和梁山軍結下了血海深仇,招安後被針對,那也是人之常情。

跟官軍惡戰數場之後,吳用才知道在八十萬禁軍和精銳邊軍(如種家軍)一來,他們萬萬抵擋不住,就不再反對招安,但是他緊接著又出了第二個昏招:一百單八將抱成一團,不服從朝廷調配。

既然已經受招安成了宋朝軍隊而不是梁山軍、宋家軍,那就應該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宋江和盧俊義、關勝、林沖等人都不會有異議,但是有一幫子人在吳用的授意下鼓譟起來

:“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見些官爵,便要將俺弟兄等分遣調開。俺等眾頭領生死相隨,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們只得再回梁山泊去!”

我們可以肯定這昏招出自吳用,因為這樣的事情後來也發生過。在徵方臘之前,水軍六天罡又跟吳用秘密開會,要揹著宋江把隊伍拉回梁山去——在反招安這件事上,很多人都是唯吳用馬首是瞻的。

作為宋朝軍事最高指揮機關,樞密院對梁山軍的整編方式有理有據:

“新降之人,未效功勞,不可輒便加爵。可待日後征討,建立功勳,量加官賞。見今數萬之眾,逼城下寨,甚為不宜。陛下可將宋江等所部軍馬,原是京師有被陷之將,仍還本處。外路軍兵,各歸原所。其餘之眾,分作五路。山東、河北,分調開去。此為上策。”

這個安排,關勝、呼延灼、徐寧肯定贊成,但是按吳用的意思,是讓梁山軍領朝廷軍餉、拿朝廷裝備,卻不聽朝廷指揮,如意算盤打得倒是挺精,但朝廷中也不是一個明白人都沒有,虧本的買賣誰也不肯幹,於是在童貫高俅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有一位樞密院官員站了出來:

“這廝們雖降朝廷,其心不改,終貽大患。以臣愚意,不若陛下傳旨,賺入京城,將此一百八人盡數剿除。然後分散他的軍馬,以絕國家之患。”

梁山軍不服改編,本身就是不臣之心未改,“火燒慶功樓”的事情,宋徽宗趙佶不肯做,就只能把梁山好漢派往前線作戰,於是才有了後面的破遼國、打田虎、滅王慶、徵方臘四大戰役。

在北征遼國的時候,吳用又給宋江出了第三個昏招,正是這個昏招,證明了宋江不是一隻好鳥,而吳用則是數典忘祖的夜梟——他攛掇宋江叛宋投遼

:“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止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從其大遼,豈不勝如梁山水寨?”

吳用稱敵國為“大遼”而非“番邦”、“遼邦”,並圖謀挾洋自重,甚至出賣祖宗,僅此一宗罪,吳用就是百死莫贖。

吳用這一招之所以最昏,是因為他忘了:連祖宗都能出賣的癩蛤蟆,怎能得到遼國、金國的尊重與信任?即使叛逃了,也不過是用來對付宋朝的一枚棋子而已——讓梁山軍調轉矛頭跟宋軍作戰,他們不敢不聽,就是打光了,遼國也沒啥損失,沒準兒還能趁火打劫、火中取栗。

吳用這一生,可以稱得上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最後用腰帶把自己兩腿光光地吊在歪脖子樹上,這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宋江死了,吳用掛了,梁山最壞的兩個人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但不知吳用掛在樹上蹬腿的時候,有沒有後悔自己昏招跌出害了眾兄弟性命?宋江喝了毒酒抱著肚子打滾的時候,有沒有咒罵吳用並準備向其索命?

宋江架空了晁蓋,然後又被吳用手中的無形之線操控,最後亦步亦趨共赴黃泉,這也留給了我們一些懸念:如果宋江不聽吳用這個瞎參謀的餿主意,在明知梁山別無出路的時候果斷招安,朝廷還會將其置於死地嗎?如果梁山軍服從調遣,那麼多好漢還會死於非命嗎?

宋江和吳用是狼狽為奸的一丘之貉,半壺老酒相信,如果換了一個人坐在宋江的頭把交椅上,肯定會做出更明智的抉擇,至於宋江應該怎樣抉擇,如何應對吳用這三個昏招,就得呈請讀者諸君發表高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