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棣看到死囚解縉的名字,問到:他咋還活著?紀綱:明天必死

1415年,紀綱來見朱棣稟事,朱棣突然想起還在獄中的

解縉

,就問紀綱,這人呢?

紀綱心領會神,連忙回到:“他明天就死了。

一出門,紀綱便命人灌了解縉一大壺酒,拖進雪地裡埋了。第二日再去檢查,解縉屍體早凍硬了。

解縉好歹曾經也是朱棣十分重用的一位大臣,並且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朱棣毫不猶豫的,決心要處死解縉?

雖貴為明朝開國皇帝,但朱元璋殺起人來也絕不手軟,不管是跟隨他多年,幫他打天下的功臣,還是後來的臣子,只要他感受到皇權的威脅,就會果斷地除之而後快。

朱元璋殺人如麻,他卻獨寵性格溫和敦厚的嫡長子朱標,和嫡長孫朱允炆,無論如何都要傳位這父子二人。朱元璋兒子眾多,有治國雄才的不止一個,但

他對朱標的偏愛,必然引起其他兒子的不滿

皇四子朱棣便是表達不滿最強烈的一個,其他皇子的不滿大多藏在心裡,面上對朱元璋的安排依然恭敬。

朱棣不同,他是諸皇子中最像朱元璋的一個

,行事作風自然與朱元璋大致一樣,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狠。

朱棣發動政變篡奪了朱允炆的皇位後,認為是實至名歸。雖然當年

他起兵造反的導火索,是因為朱允炆削藩,但其實朱棣內心的想法也跟朱允炆一樣

,只是那時他站的位置不同。

繼位後,朱棣繼續削藩

,為加強皇權,他還建立了東廠,專為自己監督臣民,誰敢有二心就誅殺。除了搞權力,還得彰顯自己的才幹,朱棣遂派鄭和下西洋去搞外交,做貿易,並五次親征蒙古,誓要讓大家服自己。

1403年,

朱棣登基的第二年,他便想在文化上乾點實事

,顯示自己的修養。

大臣解縉奉命主持編纂這部鉅作

,一年後便修成《文獻大成》。

朱棣看後非常不滿,又叫姚廣孝來監督修改,並將編纂鉅作的人員從上回的147人擴充到近3000人,終於在1407年定稿,賜名《永樂大典》。

解縉雖編書沒讓朱棣滿意,但不代表朱棣不重用他。解縉學識淵博,是洪武年間的進士,朱元璋在位時,就很看好他。

解縉有才,可有些冒進

,朱元璋認為解縉可大器晚成,不必急於一時,於是解縉八年不得志。

朱棣繼位後,升任解縉為翰林侍讀,後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讓他編寫各種書籍,讓解縉學有所用。解縉主編朱棣理想中的鉅作不成功,

朱棣還是將他升為內閣首輔,賜金縷衣

,很是重用他了。

解縉在內閣多次向朱棣進言,朱棣都虛心接受並採納。

也許是朱棣表現的對解縉太過縱容,導致解縉忘了多年前朱元璋貶他時對他的訓誡

,又飄了。

朱棣四十多歲才登基,繼位後對就繼承人一事便頗為憂心,希望早日將立儲大事定下來。當時朱棣心裡所屬的是他的嫡次子朱高煦。

朱棣就不是嫡長子

,皇位也是從長子長孫那奪來的,

在立儲選長子這件事上,他沒有那麼糾結

,況且他並不太喜歡長子朱高熾,他覺得長子肥胖,看起來不太精明的樣子,不像自己那麼驍勇,而次子曾隨他起兵靖難,為他的江山立下了大功。

毫無疑問

這個像他的兒子才是朱棣的選擇

,但他還想問問解縉的意思。解縉這個老頑固明明聽懂了朱棣的心思,卻堅持立儲該立長的傳統,並跟朱棣說,如果

違背這個傳統,肯定會起爭端,歷代都這樣

這話剛好觸了朱棣黴頭,

解縉不管,只想說服朱棣

,於是搬出皇長孫朱瞻基來加大力度。朱棣喜愛這個長孫,這麼一想便想通了,隨即立長子為太子,長孫為皇太孫,次子為漢王,

重蹈了朱元璋的覆轍

朱高熾在當太子期間表現得也不錯,可他畢竟不是朱棣的太子首選,

朱棣對漢王的寵愛依然高過太子,解縉又上書進言

,終於惹怒了朱棣,認為他在離間皇子之間的感情,加上朱高煦的憎恨嫁禍,於是

朱棣貶瞭解縉

在官場沉浮多年,解縉依然沒學會閉嘴和圓滑

。1410年,解縉再次犯下大錯,再也無法翻身。

解縉入京覲見,適逢朱棣北征未歸,太子在朝中監國,他覺得告訴太子也無妨,便擅自向朱高熾啟奏,漢王又逮住了機會告訴他目無君主,心懷叵測。朱棣再也無法忍受,派錦衣衛將解縉逮捕打入大牢。

此案牽連甚廣,不少人病死獄中,可解縉卻頑強地活著。錦衣衛指揮使

紀綱

,是個很懂皇帝心思的聰明人,朱棣一句看似隨口而出的話,他都能把事辦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