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專案落地獲取“存量空間” 謝界山村盤活“沉睡資源”

群山環抱的大堰鎮謝界山村終年鬱鬱蔥蔥,小溪穿村而過。在村莊中心兩股溪流彙集處,靜靜佇立著謝界山村大會堂。

“這裡原來是村辦五金廠,不少村民還在裡面做過工,2006年就搬走了。”村中的老人回憶道,五金廠搬走後,老廠房一空就是八年。2014年,村裡計劃將荒廢的五金廠拆除,時任村長、現任村黨支部書記陸寶法卻建議將其保留下來。“這裡承載了村莊的回憶,與其拆掉重建,不如想辦法怎麼加以利用。”

老廠房被保留了下來,外形照舊,內裡卻“脫胎換骨”。走進改造後的大會堂,時尚敞亮、古樸典雅,新與舊和諧交融,內裡設有書吧、桌椅,可以坐下來靜靜閱讀,或是體驗古法釀酒工藝。已經50多歲的大會堂集黨建學習、酒產業體驗、博士工作站等功能於一體,成為了村莊的文化傳播中心。

像老五金廠這樣的“沉睡資源”,村裡還有很多。樹繞村莊,水滿陂塘,謝界山儲存的民居最早建於清乾隆年間,此外還儲存有三處典型的清代院落。村裡常住人口只有160餘人,老學校、古民居、四合院、宅基地甚至農田無人打理,在歲月的侵蝕下日漸荒蕪。透過前期閒置宅基地、閒置房屋摸底調查工作,謝界山累計梳理出閒置用地10餘處,涉及土地面積14。5畝,建築面積約8700平方米。如何把閒置資源利用起來,培育新動能以啟用農村的發展?謝界山先從產權尋找突破口。

對於有意向出租、出售的閒置農房、宅基地,村集體統一購入使用權,按照面積及不同質量付租金,回租過來的農房、宅基地再出租給專案投資商,每年租金支付給村集體。當下,村子裡三戶閒置的老房子、一畝宅基地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整修,這裡將被改造成咖啡屋,成為鄉村旅遊產業的休閒配套設施之一。“閒置老房子可以得到修繕和改建,還可以拿到一筆租金。”村民們樂呵呵地算了這筆“好賬”。透過產權流轉,喚醒“沉睡資源”,為引入文旅專案獲取了“存量空間”,謝界山村拓寬“美麗經濟”轉化通道,實現企業、村集體、村民三方互利共贏。

從“空心村”到“民宿聚集村”,這樣的美麗蝶變得益於謝界山不斷對“沉睡資源”進行有效盤活和改造經營。“我們尊重現有鄉村自然風貌和歷史文化肌理,始終堅持在保留底色的基礎上彰顯特色,推動民宿經濟、鄉村旅遊等業態協同發展。”村莊的變化讓陸寶法感到欣慰的同時也充滿幹勁。目前,村裡已開業民宿2家,在建高階民宿綜合體專案3家,合作洽談1家,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0萬餘元,解決低收入群眾再就業15人。

下一步,謝界山將持續開發親子農田、咖啡館、農莊、棋社等專案,和民宿相互促進,進一步喚醒老屋、山林、田地、農特產等資源。“接下來,我們還要不斷改善村莊環境和配套服務,把更多專案引進來,同時也積極鼓勵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裡的環境美起來了,村民的口袋也要富起來。”陸寶法表示。

記者 趙雪雁 通訊員 趙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