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盤點一下,晚清政府為了自強,從奧匈帝國買了哪些先進武器?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

如果說古代戰場比拼的是人數,是兩個國家人口基數和經濟實力的對決,那麼現代戰爭比拼的就是科技,當一個國家的武器科技有很大的優勢,在戰鬥爆發後,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

晚清是恥辱的,在敵人的熱武器面前,戰士們像稻草一樣成片地倒下,面對這種情況,清政府也曾作出過改變,除了努力發展現代武器外,最大的改變就是買買買!

當時的清政府,幾乎將所有先進武器買了個遍。

新式武器

晚清時期,是整個中原地區變化最大的一年,無論是軍用科技還是民用科技,整個清政府都在不停地重新整理著三觀,雖然在民用方面,憑藉一些古老技藝的傳承,清政府還有一戰之力,那麼在軍用方面,清政府敗的體無完膚。

事實上,清政府並未不開竅之人,在清軍中,火槍以及大炮還是有所裝備的,但這些武器無論是從哪個方向來看,都和刀槍無異,尤其是火槍,甚至都無法前進到射程範圍之內

,在這種局面下,即使固執的慈禧也不得不宣佈開始向外購買新式武器。

雖然清政府一直都被國外的強國所看不起,但誰也不會和錢過不去,清政府的有錢程度超過所有人的想象,所以當清政府宣佈向外購買武器開始,各個國家就紛湧而至,希望以最好的價格拿下這批訂單。

當時的世界強國當中,各個國家都在研製不同的武器,其中實力最強的,當時英、法、德、奧匈四個國家,其中奧匈帝國的訂單量最為龐大。

在袁世凱時期,曾一次性將奧匈帝國的1895步槍裝備整隻部隊,

讓奧匈帝國狠狠地大賺一筆,但在此之前,奧匈帝國一直都沒有拿到清政府的訂單。

五花八門

在慈禧允許清政府購買國外軍火的時候,各個國家先是狂喜,隨後便陷入了深深的頭疼當中,因為清政府並沒有實行統一採購,而是由各個軍隊的負責人單獨選購,這就是為何清軍中裝備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

在那個時間段,清軍主要購買的是英國與德國的武器,當時的英國已經建成了自己的日不落體系,這不僅增加了英國的軍事威懾力,也讓英國的貿易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當時英國為了拿下這批訂單,不僅在短時間內就調集了大量的裝備來到清軍面前,還給出了超低的價格。

不過清軍的官員也不是傻子,常年做生意的他們自然懂得貨比三家的道理,雖然也採購了大量的英國武器,可對於德國的武器,也沒有放棄,在加上一些偏愛法國武器的將領,當時清軍中的武器,就以這三個國家為主。

這樣一圈下來,心裡最苦的就是奧匈帝國了,無論從品質還是價格方面來看,奧匈帝國的武器都非常優質,價效比很高,

但為何奧匈帝國沒有拿下這批訂單,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夠熟悉。

奧匈帝國雖然十分強大,但是它在亞洲地區的輻射面較小,也沒有和清政府打過交道,自然在這次大采購中敗北,但根據後來的考古發現來看,清軍中卻儲存了很多奧匈帝國的武器,這又是為何。

奧匈帝國的解體

奧匈帝國的武器與清政府有過三次大型交易,

第一單交易是奧匈帝國賴以成名的白頭魚雷,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魚雷,威力十分驚人,所以清政府也進行了大量的採購。

但是後來發現,這種魚雷的儲存條件過於苛刻,沒過多久就被清政府捨棄,隨後長時間都沒有與奧匈帝國進行購買。

而第二次大型交易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算是清政府與奧匈帝國的交易,而是袁世凱與奧匈帝國的交易,那是在1895年,當時負責練兵的袁世凱意識到,兵器裝備的不統一不但會影響到日常的訓練,戰時也會出現很多突發情況。

例如在戰鬥過程中,自己的槍械意外損壞,準備使用同伴的槍械卻發現不會用,結局就會很慘,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袁世凱向奧匈帝國採購了大量的1895步槍。

袁世凱選擇這款槍,是因為這款槍在當時的名氣很大,不僅結構簡單便於維修,整體重量輕,還可以減輕士兵的負擔,在使用方面也十分容易,一個普通士兵在三天內就可以保證一定的穩定射擊,所以獲得了袁世凱的青睞。

但隨後在戰鬥過程中袁世凱發現,這款槍十分容易進入沙子,影響槍支的射擊,便逐步更換為毛瑟步槍,但1895步槍依舊大量儲存了下來,甚至在1906年還能在戰場上見到它的影子。

至於第三次交易,其實並不是清政府和奧匈帝國直接交易,那時奧匈帝國已經解體,大量武器被低價處理,

清政府看準了這個機會,對奧匈帝國的武器進行大量的收購,其中最典型的款式就是捷克步槍和Zb26輕機槍。

雖然這兩款槍並沒有幫助清政府打贏戰爭,但在後續的一些戰鬥中,這些武器卻幫了大忙,在抗戰初期,很多部隊都在大量裝備這些武器,戰鬥效果非常棒,甚至在內戰時期,還能見到這兩款槍的影子。

其實奧匈帝國的武器技術在當時處在世界前列,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都保持著超高的水平,但因為各種原因,清政府並沒有與奧匈帝國進行大量交易,反而購買了很多英國準備退役的武器,這讓清政府在戰鬥中吃了大虧。

除了常規武器外,清政府還向奧匈帝國訂購過一艘驅逐艦,

這艘驅逐艦在當時處在科技水平的前沿,戰鬥力十分彪悍。

但遺憾的是,在這艘驅逐艦建成後,清政府已經進入了財政危機,經過多次爭論,最終無奈放棄,只能眼看著這艘為清政府造的驅逐艦進入奧匈帝國的海軍服役。

在清政府晚期,清政府的紙面實力已經相當耐打,劣勢並不大,可隨著經濟逐漸衰落和內部的腐敗,這些武器最終也沒有產生最大的戰鬥力,一些聰明人就將這些武器給封存起來,等待時機一到,立刻就發揮出了他們原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