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曹操手下人才那麼多,為何他總是自己親征,不讓其他人統兵出征?

事實上,曹操之所以總是自己“親征”,而不用張遼張郃這種統帥之才,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在很長一段時間,曹操都是以奸雄的形式存在,所謂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再加上三國演義的流行,曹操的奸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只要提起曹操,大家都是嗤之以鼻。不過到了現代社會,隨著網路的興起,民間對曹操的評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開始客觀地評價曹操的功過,不再簡單的以“奸雄”來評價曹操了。而隨著大家對曹操的瞭解,眾人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

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就是

曹操手下明明有那麼多的統帥之才

,比如張遼和張郃等人,他們能力非常強,足以睥睨天下,然而曹操卻很少讓他們統兵出征,反而總是自己統兵出征,這是為什麼呢?

曹操為何不敢放權給手下那些猛將呢?

事實上,在本文看來,曹操之所以總是自己“親征”,而不派手下大將統兵出征,主要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一、曹操本身比較多疑

三國演義中用了兩個小故事來凸顯曹操的多疑。

一個是呂伯奢之事,一個是侍衛之事

。當初曹操刺董失敗,外出逃亡,正好跑到了父親的朋友呂伯奢家中,呂伯奢見侄兒來投,非常高興,命令家人殺豬款待曹操,自己甚至親自去打酒,以顯示對曹操的看重。然而當呂伯奢離去後,曹操卻因為聽到了磨刀聲,而

誤以為呂伯奢去告發他了

,他們在磨刀捉拿自己。曹操疑心病起,直接和陳宮暴起殺戮,將呂伯奢一家殺得雞犬不留。等殺戮結束以後,他們才赫然發現,呂伯奢家人磨刀,是為了殺豬,他們並沒有告發曹操……

隨著曹操實力的增強,他的疑心病越來越重。當時夜深人靜,曹操的侍衛見曹操沒有蓋好被子,出於好心前去幫曹操蓋被子,結果被曹操暴起誅殺,死於非命。

而曹操則認為,這個侍衛有行刺他的舉動

,他誅殺此侍衛,乃是正當防衛,令人驚懼……

從呂伯奢之事和侍衛之事來看,曹操確實比較多疑,不過曹操一開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之所以如此多疑,乃是被逼出來的!

年輕時候的曹操,還是一個熱血青年

,想著為東漢盡忠。然而他的正直卻與當時的官場環境格格不入,所以曹操遭到了無情的打壓。等到諸侯討董時期,眾諸侯都心懷鬼胎,只有曹操一人心繫漢室,真心想要力挽狂瀾,然而當時的曹操太弱小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反而遭到眾人的恥笑。再後來,漢獻帝被脅迫遷都長安,眾諸侯開始撕破臉皮,互相攻伐,讓曹操看到了人心險惡。而當曹操率軍進攻徐州時,

兗州眾人集體背叛他,更是讓他體會到了背叛之痛。

自此以後,曹操開始不再信任其他人了,因為混亂的天下中,背叛之事發生得太多了!

前一刻大家還是和和氣氣的主公和臣子關係,下一秒就很可能成為生死仇敵

。呂布稱呼丁原為義父,結果轉頭就把丁原誅殺,換取榮華富貴。之後呂布又為了一個女人,將董卓誅殺,令天下震驚。走投無路的呂布,受到了劉備的禮遇,結果轉頭又背叛劉備,將劉備打得無立足之地……這種事情在當時的天下實在太多了,呂布只不過是比較出名的,其他人的這種劣跡,也並不少!

三國演義中的張遼,前腳還在痛罵曹操,表示寧死不降,結果當曹操表明了招攬之意後,

張遼立馬改口效忠曹操

。正史中,張遼更是主動投降的曹操。演義中的張郃,乃是因為受到了郭圖的讒言,被迫投靠了曹操。但據《後漢書》記載,張郃其實是主動投降的曹操,而且

正是因為他的投降,導致了袁紹大軍的徹底崩潰!

雖然曹操偷襲了烏巢糧倉,但是袁紹家大業大,完全可以繼續從後方運送糧草前來,此時袁軍仍然有一戰之力,然而張郃的主動投降,令袁軍軍心崩潰,最終被曹操打得大敗……

總的來說,

在東漢末年那個時代,背叛乃是常態

,大多數人都有背主的劣跡,而曹操手下又有一大批的降將,作為親歷者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完全信任手下的那批猛將!這些猛將可以背叛原來的主人,誰敢確保他們不會背叛曹操呢?雖然他們表面上看似忠誠,可當別人把價碼開足以後,他們還會是忠臣嗎?所以說啊,曹操之所以總是親征而不讓張郃張遼等猛將統兵出征,就是因為曹操比較多疑,他不信任張遼張郃等人!而曹操的多疑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生於那個環境,多疑是常態,不多疑才是另類!

二、曹操的政治能力不足

曹操之所以總是親征,除了他比較多疑,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他的政治能力嚴重不足!

“挾天子以令諸侯”,歷來被認為是曹操做大的標誌,正是因為擁有了漢獻帝,曹操才能變得如此強大,但凡事都有利有弊,曹操雖然藉助漢獻帝的權威增加了自己的名望,

但漢獻帝並非一個存粹的傀儡,忠於漢室的力量並不弱

,而且他們一直在反抗!

一開始的時候,曹操以為漢獻帝比較好對付,結果漢獻帝的一個操作,直接把曹操給嚇傻了!漢獻帝本想把曹操當作能臣倚靠,但曹操陽奉陰違,氣壞了漢獻帝,於是漢獻帝決定給曹操一個下馬威,趁著曹操前去面見時,漢獻帝直接命身邊的刀斧手架著曹操,做出一副要誅殺曹操的樣子。這可把曹操嚇壞了,

自此以後,曹操和漢獻帝算是決裂了

,曹操再也不敢孤身一人去面見漢獻帝,而漢獻帝也不再信任曹操。

發展到後面,漢獻帝在那邊成立了一個漢室朝廷,而曹操那邊也成立了一個小朝廷,開始明爭暗鬥!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並沒有大義上的優勢,他最大的優勢便是軍隊,所以曹操將軍隊抓得非常緊,一遇到戰事,總是親征,因為

只有在軍隊中,曹操才能感受到安全!

也就是說,曹操之所以總是親征,其實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

他的政治能力不足,他沒辦法處理好自己和漢獻帝的關係

,導致忠於漢室的那些士族,對曹操抱有很大的敵意。一旦曹操的軍隊不在身邊,這些人很可能對曹操發起襲擊,威脅到曹操的安全!事實上,到了曹丕時期,雖然他透過和士族妥協,最終成功的取代了漢室,但曹丕也在想方設法的效仿曹操,多次親征,因為只有透過親征,曹丕才能獲得最大的安全感!當然了,透過親征,掃滅手下那些獨立的勢力,兼併其他人的部曲,也是親征的目的之一。

三、曹操是曹軍中軍事能力最強的人

曹操手下能人眾多,但總的來說,軍事能力最強者,便是曹操!這一點,其實在歷代的開國君主中,都是一樣的,往往開國君主都是軍隊中最能打的人之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降服手下的那批驕兵悍將!

曹操前期,實力本身比較弱小,人才也不多,所以需要親力親為。隨著他的實力逐漸變強,他手下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此時曹操開始逐漸把手中的事情交給手下來辦。由於軍權實在是太特殊了,乃是曹操的立身之本,所以曹操只能把軍權交給手下的宗親集團,也就是曹家人和夏侯家人,這就形成了大家常見的畫面,那便是

曹家人統兵,張遼張郃等人都居於其下

,成為一方將領。這種方式很好地解決了曹操的軍權問題,但另一個問題也出現了,那便是曹操的宗親集團雖然實力不錯,但他們的敵人更為強大!

夏侯惇深受曹操的信任,本是當作猛將培養的,但是他的軍事能力實在不敢恭維,於是曹操只能把夏侯惇撤到後方。夏侯淵軍事能力不錯,有虎步關右之稱,但在漢中之戰,他直接被劉備給打崩了,甚至被陣斬,搞得曹操被迫親征,親自來和劉備對戰;曹仁被稱為天人,軍事實力非常強悍,但襄樊之戰中,他被關羽打得不敢出城,于禁也被關羽俘虜,於是曹操被迫親征,決戰關羽……

整體來看,

曹操後期的親征,其實有一種被迫之意!

他也想培養曹家人接班,讓他們來負責統帥大軍,無奈他的敵人都太強了,曹家人抵擋不住,只有曹操這個曹魏最強軍事家才能夠應對那些局面,所以曹操總是被迫親征!

結語

總的來說,曹操之所以總是親征,其實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一、受環境影響,曹操為人比較多疑,不敢信任手下的外姓將領;二、曹操的政治能力不足,必須依靠軍隊給予自己安全;三、曹操是曹軍中軍事能力最強之人,其他曹家人的實力都差了他一大截,導致曹操被迫四處救火!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