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熙當初若沒殺戴梓會如何?西方列強或許沒那麼容易得逞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各種不平等條約,從慈禧賣國求榮到溥儀傀儡政權,可謂是受盡屈辱。

中國也在一個個傷痕之中,深刻認識到科技強國的重要性。但是一開始,清朝的國力可以算是世界的霸主,甚至還可能延續,但因為康熙錯殺了一個人,或許也失去了一個改寫歷史的大好機會。

短暫的盛世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並沒有如元朝一般重文輕武,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直到康熙繼位,少年時便扳倒了大臣鰲拜,展現了帝王的智慧與氣魄,而後康熙在四大臣的輔佐之下,收復臺灣,平定三藩,使清朝政權安定穩固。

而在外,歐洲各國混戰,日本閉關鎖國,因此東部一片祥和景象,良好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漸漸就迎來盛世的曙光。

人人都知道清朝落後的是科技水平,但是人人不一定知道,在康熙時期,有那麼一個人精通武器研究,連歐洲人都讚歎不已,那個人就是

戴梓。

當初康熙若沒殺戴梓,清朝還可能獨霸世界,八國聯軍也就不敢來了,西方列強也沒那麼容易得逞。

武器天才戴梓

彼時的中國,還並未閉關鎖國,又加上是在這樣一個安定的環境,各個領域的人才都湧現了出來。戴梓就是這一個時代裡,很突出的一個人才,他發明改造了多種,遠超歐洲的先進槍支。

只不過,那時候的槍還並不稱為槍,而是稱為

火銃

(chòng),也稱為“火筒。”歐洲的火銃都是單發,在彈藥填補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而在《清史稿》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戴梓研發出的火銃,可以一次性填裝28顆彈藥,做到連續發射,在實戰之中命中率也極高。這樣的武器在平定耿精忠、吳三桂之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康熙卻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重視,也只給 戴梓一個可有可無的閒職。

直到有個荷蘭人來清朝朝拜,在康熙面前炫耀他們的火銃,這才激起了康熙的勝負欲。康熙開始四處尋找研製火銃的人,又是一番波折,戴梓才重新回到康熙面前。

戴梓看了看荷蘭人的火銃,沒過幾天,就製作出了更先進的來,讓荷蘭人啞口無言。至此,戴梓才得到了康熙的重視。

後來戴梓又研製出來了,在空中就可以爆炸的子母炮,炸開的彈片就具有十足的殺傷力。這體現出康熙時期清朝的武器水平,其實並不亞於歐洲一些國家。

戴梓與南懷仁

然而好景不長,戴梓很快就被康熙驅逐,這還是被同行陷害的。當時的傳教士南懷仁,也算得上是一個很厲害的武器專家,康熙也十分信任他。

但是戴梓得到康熙重用之後,南懷仁深知自己帶來的西方武器,不如戴梓研究出來的先進,擔心自己會逐漸失寵,便向康熙進言誣陷戴梓。

戴梓並不會為自己辯解,也不懂得人情世故。於是就被康熙流放,就這樣,一代武器專家最終卻是死在了塞北的風雪之中。

清朝沒落的真實原因

但是,清朝沒落,中國近代一系列慘痛的回憶,是否是因為這一個人沒有得到重用而造成的呢?歷史永遠不是神話,也不是個人英雄主義。

一開始,清朝就是馬背上奪下的江山。清王朝從始至終都對自己的騎兵,有著絕對的自信,忽視了海軍的重要性,導致後面鴉片戰爭,薄弱的水軍抵擋不了英軍的銅牆鐵壁。

面對先進的武器也不擅長利用,不重用人才,還是認為原始的長矛更為順手。

戴梓所代表的從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一批因為清王朝對科技認識不足,不得不含恨而終的人才。這是歷史的教訓,同樣也是經驗。

現如今,我們更應該順應時代的浪潮,讓科技改變生活,用科技捍衛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