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徐達故意放元順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為何卻不怪罪徐達

1367年,朱元璋在相繼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勢力之後,其政權已經基本穩固,南方的廣大地區也再無後顧之憂。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自然不甘於偏安一隅。於是,北伐也隨即被提上議事議程。

在中國歷史上,自南至北的北伐數不勝數,一如東晉祖逖、恆溫北伐,南宋隆興北伐等等,但能夠取勝者卻寥無幾人。這其中自然有黃河天塹、氣候越向北越冷的原因,卻也更有實力掣肘的原因。

而對於朱元璋以及他所建立的政權而言,這次北伐的意義不言而明。是以在商討北伐之策時,雖然有急先鋒常遇春提議長驅直入,直搗黃龍——元大都;但是朱元璋卻並沒有採取其方案,反倒是採取了極為審慎的作戰方針——先取山東,旋師河南,拔除潼關,而後兵指元大都,鼓行而西,平定陝甘。

可以說相較於常遇春的志得意滿,朱元璋在這裡充分顯示出了身為君王的戰略定力和超強的分析能力。在戰略實踐中,也確實證明了朱元璋所制定的作戰方針的正確性。

時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將兵25萬,兵出北方。

作為明朝的開國勳將,徐達、常遇春可以說是朱元璋絕對的股肱心腹之將。朱元璋稱讚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稱讚常遇春“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二人更是位列明初開國六公爵(常遇春暴卒,其子受其蔭庇獲封)。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二人雖然都為驍勇武將,卻並不是一個型別的武將。徐達更善於謀劃全域性,統籌大軍;常遇春則更適合將兵衝鋒,無論是在平素征戰,還是北伐之中,這一點皆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周密的計劃部署以及有著文治武功的武將之下;在進取的同時,朱元璋還特意申飭軍卒要“切勿殺掠”,要團結漢族。

如是,這場自1367年十月底開始的北伐很快便取得了戰果,短短四個月時間明朝便攻下了山東。隨即徐達揮軍向西,兵分兩路直指河南,很快汴梁、許州、南洋等地相繼攻克。

在將元朝的拱衛之臂膀翦除之後,朱元璋甚至還曾親赴汴梁。而在此時,面對徐達提出的直搗黃龍,進攻元大都的決定,朱元璋認為時機已到。在以馮勝、何文輝、郭興等人駐守汴梁、洛陽、潼關之地後,徐達率軍直逼大都。

此時的元朝可以說危如累卵,面對北方之地的相繼失守,其主將王李思齊等人又在西北被隔絕在外。而在明軍渡過黃河攻取河北、通州之後,眼見明軍勢不可擋,元順帝隨即攜帶太子、后妃從北京建德門出逃,經居庸關後到達了上都開平。而在元順帝出逃七天後,徐達大軍攻克大都北平。

這也標誌著元朝在中原統治的結束,而按照朱元璋事先擬定的方案,徐達、常遇春又調轉兵力揮師西進,在與馮勝、湯和遙相呼應之下,山西、陝西、甘肅等相繼攻克,元朝李思齊、張思道等部主力也被消滅殆盡。

如是,在經過了2年的北伐之後,明朝實現了對中原和西北地區的實際統治。而在平定西北之後,目標也自然落在了大都開平,正所謂“一鼓作氣”是也。

在徐達、常遇春再次兵指開平,然而在開平之圍中作為主帥的徐達卻並沒有四面圍城,反倒是隻圍住了三面,卻留下了北面的口子,而北面是可以逃往蒙古草原的方向。

如此的排兵佈陣,也果不其然的讓元順帝自大都北平成功逃遁之後,再次從上都開平逃遁。面對這樣的戰果,也讓常遇春勃然大怒。

在常遇春看來,這顯然讓他們錯過了立下大功的絕佳機會。可對於常遇春的詰問,徐達回覆的卻是:“是雖夷狄,然嘗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將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則縱之固便。”(馮夢龍《智囊全集》)

意思很是簡單,在徐達看來元順帝雖然是一介夷狄,但是他畢竟是繼統宋朔,乃是正統。如若逮住他,要讓明太祖朱元璋如何處理呢?殺之,顯然不合適;封地更是不合適。如此一來,也只有放了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徐達的這個做法,身為副元帥的常遇春顯然並不贊同。而在迴歸之後的奏報上條陳此事,但是對於徐達“私縱元順帝”朱元璋卻是上(朱元璋)亦不罪。

為什麼朱元璋會不怪罪徐達放走元順帝呢?

事實上,在《明史》中對於北伐大軍攻伐汴梁,朱元璋親赴汴梁之時,便有記載朱元璋與徐達關於元順帝歸宿的討論。朱元璋也有將其放歸塞外的意思。而有趣的一點是作為對手的元順帝似乎也深明其意,《元史》中同樣有“知順天命,退避而去”的記載。

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關於明朝的繼統問題,要實現王朝的平穩過度,無疑尊奉元朝為正朔,繼承其政治遺產才是上上之策。這也是朱元璋在起義時反元,在建明朝之後便立刻有了“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這等打臉之語的原因所在。

而對於徐達的這般放縱之舉,顯然是符合朱元璋的利益的,不怪罪也就是應有之意了。透過這一件事,也更能看出徐達之所以能夠位列開國六國公之首的原因,不只是戰功赫赫,更是能夠知進退,懂人心。這也更是徐達在明朝轟轟烈烈地“狡兔死,走狗烹”的運動中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明史》《元史》等 圖片來源自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