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一窮二白時英雄血肉保國,國力強盛時《水門橋》讓國人更愛英雄

作為內地電影票房紀錄《長津湖》的正統續作,《水門橋》未上映時就已經萬眾矚目。

看過《長津湖》的觀眾都知道,抗美援朝戰爭未結束前,第七穿插連的故事肯定還沒有講完,前作埋下的諸多伏筆,預示著七連還有更大的考驗在前方等待他們。

《水門橋》的故事緊接上一部,七連在完成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任務後,又馬不停蹄的趕赴水門橋,那裡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地,七連要做的事情就是炸燬橋樑阻止美軍透過。

總體來說,本片維持著上部的高水準,無論武戲和文戲的分配,亦或大場面的排程,均令人印象深刻,而從內到外散發出來的家國情懷,更不時讓人熱淚盈眶、心神激盪。

觀眾感動於《水門橋》,因為它真實再現了那段塵封幾十年的歷史,讓今天的我們能夠有幸在大銀幕前,切身感受先烈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艱辛和不易,更重要的是,它表現出來了志願軍那種一往無前、頑強拼搏的鬥志和勇氣,這種精神,即使已經過去幾十年,依然可以在新時代熠熠生輝、閃閃發光,值得所有人去緬懷和紀念。

近幾年,關於主旋律電影過多的批評聲總是不絕於耳,然而,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搞清楚何謂主旋律就選擇開罵。在好萊塢,每年都會產出數量龐大的個人英雄主義影片,依靠一人去救民眾於水火之中,其實也是美國式的主旋律。

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傳播正能量,表達一種積極向上精神的電影,都可以稱之為主旋律,如果以這個為標準,主旋律電影能夠囊括的型別就太多了。當今中國電影,焦點問題不是主旋律作品數量的多寡,而是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得到最廣泛觀眾群體的共鳴,與其將口水放到沒有標準的數量點,還不如多分析如何來提高主旋律電影的質量,從這個角度分析,《水門橋》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和榜樣。

電影雖然講述宏大壯烈的抗美援朝戰爭,但它卻沒有將重心放到大而全的上層領導、決策展現,而是以小見大,從一個連隊計程車兵入手,透過最底層的短兵相接,去描繪出一場戰爭的真正全貌。這裡沒有陰謀、沒有爾虞我詐,有的只是一腔熱血和永不服輸的鬥志,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讓觀眾主觀上就不會產生隔閡感。

同時,三大導演的加持,讓《水門橋》具備了一部工業化電影應該需要的所有元素,那就是曲折的故事情節、宏大的視覺效果和精彩的群像塑造。

本片基本延續著經典商業電影十分鐘一小高潮、半小時一大高潮的脈絡,敘事層層遞進,輔以雄渾的交響樂,總能在瞬間點燃激情。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將“愛國”這兩個字一直掛在嘴邊,而是用一次次的行動、一次次的奮不顧身去詮釋其真正的意義。對於觀眾,“愛國”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口號,它已成為中國人與生俱來、融進血脈的信念,電影要做的,就是打通它與普通觀眾之間的聯絡,用最直觀的感受,去抓住觀眾的柔軟處,從而帶來長久的震撼和感動。

除了情緒渲染,影片在視覺效果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導演徐克一直被認為是技術狂人,這次在《水門橋》中,他更是把這種狂勁發揮的淋漓盡致。

無論是大範圍的戰爭全景呈現,還是幾個小地方的短兵對抗,本片都做的一絲不苟。特別是多次出現的長鏡頭,動作設計、鏡頭移位均一氣呵成,非常有代入感。電影大部分時間都發生在大雪之中,無形增加了特效的數量,尤其還要在有點模糊的場景內看清楚人物的所有動作,更考驗著特效團隊的實力。好在重壓之下不負所望,畫面不僅沒有因為漫天大雪影響觀影效果,反而在多了一層磨砂般的質感後,顯得更為真實可信,也更接近戰爭本身的面貌。

而電影瑰麗的外殼下,包裹著的則是濃濃戰友情。他們是面對敵人時最值得信任的另一半,是平常生活中無話不談、永遠惦記對方的好兄弟,戰火的淬鍊沒有讓這種感情變得生疏,反而猶如高溫下鍛造出來的兵器,更加鋒芒畢露。一部電影,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性,這種人性,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呈現出來變得清晰可見,只有理解了他們的所思所想,我們才能夠明白何謂“舍小家為大家”,何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更加能夠體會當今和平年代的可貴。

好的戰爭電影,除了直面血淋淋的殺戮,還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戰爭的意義,所以,許多經典戰爭電影背後其實是止戰,本片也不例外,尤其作為反面教材的美帝國主義,到了後期也開始反思朝鮮戰爭的必要性,這讓電影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廣大的格局。

或許是徐克導演的個人堅持,《水門橋》總有種若有若無、類似於武俠片的豪邁氣,使得全片又多了一層浪漫主義的基調,然而,無論如何,戰爭的本質都是殘酷又冷血,今天的我們,更應該從電影中領會祖國強大的重要性,從而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和諧富足。而今天的我們也不可錯過《水門橋》這樣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