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朝滅亡後,一支遺民躲藏深山300年,如今稱自己是純正的漢人

56個民族56朵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華夏大地幅員遼闊,這些民族一起相互扶持,共同發展,為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而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與傳承,其中漢族是人數最多的民族,其餘民族是少數民族。

在廣西深山有一個少數民族――高山族,這一族的人自稱是明朝的遺民,躲進深山已經300多年了。在他們的居住地,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漢文化。

百姓幸福感爆表的明朝時期

1364年,漢人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政權。朱元璋出身低微,在亂世成梟雄。正因他微末時的艱難的經歷,所以更能體察百姓的疾苦,出臺的政策都是為農民的生計考慮。明朝時對百姓非常寬待,而且賦稅少,每家每戶都能有富餘。

朱元璋知道如果官員不為百姓考慮,那麼百姓根本不會有好日子過,就會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事情發生。為了避免官員欺上瞞下,損害百姓的利益,他設立了錦衣衛、東廠和西廠這三個監察百官的機構。這三個機構直接聽命於朱元璋,他對大臣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

朱元璋奉行鐵血統治,對犯錯的大臣毫不姑息。只要證據確鑿,罪臣血灑朝堂也不無可能。以至於大臣去上朝之前都要在家寫好遺書,如果能夠活著回家簡直是虎口逃生,值得大擺筵席慶賀,可見明朝時期君臣關係的緊張狀況。

對於大臣來說,朱元璋是暴君,對於百姓來說,朱元璋是明君。也正是朱元璋一心為民,百姓才會對他死心塌地。

當時明朝君民一心,是百姓生活的樂土,許多少數民族的人也有此感想。為了進一步增強百姓的凝聚力,朱元璋積極倡導少數民族融入漢人,積極傳播漢人文化,天長日久之後,一部分少數民族也稱自己是漢人。並且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明朝百姓形成了忠君報國的意識。

百姓與君主上下一心,發展才會迅速,明朝時期發明了世界第一枚水雷,綜合國力是世界第一,不懼戰亂。

明朝一共經歷了276年,每一位帝王都是漢人,他們都很有骨氣一直堅持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原則。即使在內憂外患之際,也不加重百姓的賦稅,或者強制百姓徭役。有如此為國為民的君王,百姓對朝廷的忠誠度都很高所以在明朝滅亡後,百姓仍然對它念念不忘。

讀書人不仕二姓

1644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宣告明朝滅亡。明朝滅亡後,百姓對滿清政府沒有歸屬感,為了消除明朝對百姓的影響,滿清政府要求明朝移民剃髮易服,如若不從,則大肆屠戮。清政府的這一血腥做法被讀書人深惡痛絕,一些有經世之才的知識分子,不參加科舉,不當官,不為新朝賣命。

學子們不入朝,還能有別的生存之道嗎?他們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為了果腹,為了不埋沒自己的學識,也為了繼續傳播漢文化。

一些讀書人選擇去大戶人家做家塾先生,或者帶領家人半耕半讀,還有一部分躲進深山老林,以自己的方式繼續效忠滅亡的明朝。

讀書人不仕二姓,心念明朝的百姓也不侍二主。一些湖南、湖北和四川的明朝遺民,為了躲避清軍的追殺,逃到了廣西的深山。還有負隅頑抗的明軍,最終抵擋不了清軍的攻勢,被迫逃竄到雲南、貴州等偏遠地區。

深山中的明朝遺民

逃入廣西深山老林的明朝遺民,至今已經傳承了300多年。他們被稱為高山族,在村寨中,漢文化濃郁。

而且他們儲存漢族的傳統文化,以服飾最為明顯。高山族人都身穿明顯的唐裝漢服,在中國古代,漢人男女的服飾有十分鮮明的區別,男女服飾的扣子數量,婚前婚後的衣服樣式,不同年齡段的衣服都有講究。

在高山族,女子出嫁前的袖子較長而且不能鑲邊,結婚後女子的袖子較短,要鑲三道邊。

其實廣西深山是少數民族聚集地,經過多年的溝通交流,各少數民族之間語言、風俗、習慣等都有相似之處,但高山族與他們風格迥異。

高山族為了完整地保留自己的漢文化,離群索居,主動與當地的少數民族保持距離,高山族才能不受其他少數民族的影響,保留住自己的主流文化。

高山族身處深山老林與外界交流少,他們的傳統文化與現在的漢族文化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清朝統治時期。當時選擇臣服於滿清的漢人,即使保留著自己的漢文化,但或多或少受到滿族文化的影響。

而且外界發展相對深山老林的明朝遺民來說相對迅速,一些漢文化的細枝末節就會被遺忘。尤其在清朝末期,外國人踏上中國土地,帶來了獨特的文化,受外國文化的影響,我國的本土文化也會相對發生變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傳統漢文化已經逐漸演變成為更適合當今社會的文化。

高山族的後人表示高山族對漢文化的儲存更完整,甚至自稱高山族才是最純正的漢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高山族只是傳統儲存得更好一些的漢族成員,並不能說他們才是純正的漢人,也不能說現在漢族人不是純正的漢人。

因為無論國家或民族,都需要在時代中慢慢改變,緊跟時代的潮流,對於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之轉變成為更符合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文化。

如今中華民族由56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服飾語言及傳統,但在國家發展、民族團結的大方針下,這些民族互通有無,相互交流,在保留了自己主體文化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元素,正因如此才能在中華大地上展現出來,如此異彩紛呈的各民族特色文化,而這些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沉澱後才形成的。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342826159@qq。com